【出处】: 《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故事】: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实际上是帮窃国大盗。他们当了窃国大盗以后,堂而皇之地称王称霸,还把原先为旧统治阶级服务的一套法令制度一起拿到手,转而
【出处】: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 【故事】: 在动物世界, 绝大部分的鸟类都有一个共同的使自己生存下去的本领: 能够寻找泥、草, 用嘴衔到树上垒个巢居住着, 还在这里养男育女。如野鸽子是这样, 喜鹊也是, 唯独有一种叫鸠鸟的是例
【出处】: 《论语·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故事】: 周成王分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当了鲁地的鲁公。鲁公整理车马准备出行的时候,周公谆谆告诫儿子道:“能治理好一方的君子,都是忠厚
【出处】: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逞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 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 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 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
【出处】: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其尸, 面如生, 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 【故事】: 南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游会稽(gui ji),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故事】: 项羽(籍)的叔父项梁,因杀人带着年少的项羽逃到了吴中(江苏吴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今江苏东南、浙江东北部一带),路过钱塘江的时候,项
【出处】: 《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 士趋之若鹜, 宾座常满。” 【故事】: 明朝万历、崇祯年间, 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 甚至攻城略地。这时,有位镇守边关的总兵叫萧如薰, 在他聪明机智的妻子杨
【出处】: 晋·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生之盛藻, 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 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 上俾之教习, 无不曲尽其妙。” 【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爱马。为了满足他赏玩享乐的需要,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穀见之,曰:‘穀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穀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竅,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竅,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穀将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故事】: 战国时代,滕国的滕文公做太子时,曾经访问过许多国家。有一次,他去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了孟子。孟子给他讲了人性本来是善良的道理,并勉励要以尧舜之道来治理国家。滕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故事】: 有一次,公西赤(即子华)奉孔子的命令,出使到齐国去。有个叫冉子的因为公西赤要出远门,他的老母无人奉养,所以主动代他请求孔子拨粮给他母亲。孔子答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 今天下大乱, 帝主失所, 望君忧国忘家, 有救世之意; 而君求田问舍, 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 【故事】: 东汉末年, 有个叫陈登 (字元龙) 的, 他从小便有匡世济民的大志。他很有文才, 也有谋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故事】: 孔夫子一生兢兢业业于教导学生, 但他懂得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有一次, 他着重向弟子们谈了这一点见解。他说:“君子都很明白, 一生做学问,如果仅仅依靠
【出处】: 《论语·述而》:“(子贡)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 【故事】: 春秋时, 卫君灵公把儿子蒯聩驱逐出卫国。后来,卫灵公死了,国人就立蒯聩的儿子名辄的当了国君, 称卫出公。那时, 蒯聩
【出处】: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 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邻里共救之, 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 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 余各以功次坐, 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
【出处】: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故事】: 宋真宗时考中进士的李垂,他刚正不阿。丁谓当宰相时,李垂不去拜谒。有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一味地仗势欺压,有负天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归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
【出处】: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以明公之威, 应困穷之敌, 击疲弊之寇, 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故事】: 东汉末年, 冀州牧袁绍兵败忧愁而死时, 立少子袁尚继承父亲的爵位,长子袁谭因此有意见。有一次, 袁尚率兵在平原地方进攻他哥哥袁谭, 谭被逼只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 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故事】: 在萧何的再三引荐之下,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为了统一天下,刘邦便问计于韩信。韩信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 指出: 项羽不仅性情
【出处】: 《左传·闵公元年》:“齐仲孙湫 (jiao) 来省难, 归曰: ‘不去庆父, 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 将自毙!’” 【故事】: 春秋时鲁庄公有个兄弟名叫庆父。庆父残暴凶狠,野心勃勃。庄公死后,他的儿子班(也作“般”)做了国君
【出处】: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故事】: 宋朝有位诗文都很有名的人叫欧阳修,有一次在给《梅圣俞诗集》作的序文里说:人们都讲诗人显赫得志的少,困窘失意的多。这难道真的是如此吗?大凡传世名
【出处】: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某所居安邑里口有鬻饼者, 早过户, 未尝不闻讴歌而当垆, 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 贫窘可怜, 因与万钱, 令多其本, 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而去。后过其户, 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 谓其逝矣; 及呼乃至, 谓曰:‘尔你辍歌之遽
【出处】: 《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故事】: 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历时十六年的新朝,代汉称帝而建立新朝的是王莽。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当了皇后后,满门都封侯,辅佐皇帝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夺权时期, 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东北)有个叫马援的, 当了个军队里的小官。有一次, 他奉命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地去。一路上, 他看到犯人们
【出处】: 《周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故事】: 上古时代,有个教导百姓耕种的首领叫神农氏,又称炎帝。神农氏死了以后,轩辕、尧、舜等相继做了首领,他们都很重视耕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