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志向远大。他曾经当着老师和学生的面说过,如果让他治理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国家,那么,只要化三年时间就能治理得国富民强。他还经常问孔子做官
【出处】: 《孟子·告子上》:“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事】: 有一天,孟子和他的学生在一块闲聊。当他们谈到什么东西该取,什么不该取时,孟子说:“凡是好的、有用的就该取,不好的、无用的就不该
【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姓曾名参, 字子舆。曾参在学习上肯动脑筋, 对老师讲授的内容, 不仅接受得快,还常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孔子很器重他。有一次, 孔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们各抒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晏婴,字平仲,又称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灵公时任国相,具有杰出的内政、外交能力。晏婴平易近人,善于结交朋友。有一次,孔子与学生谈起晏婴时,称赞说: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王曰:‘合谋也,张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彻幕矣。’(楚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故事】: 春秋时,晋是强国大国,郑是弱国小国。晋一直想吞并郑,曾多次攻打郑。有一次,又兴兵攻打郑。郑无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威后曰:‘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逐末者耶?” 【故事】: 齐国的使者带着齐王的书信, 出使赵国, 前去拜见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威后亲切接见了齐国使者。见面时, 威后不是先打开齐王的信, 而是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事】: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因力主抗金被免职, 回到老家山阴 (今浙江绍兴) 镜湖旁闲居了五年。在公元1167年里的春社这天,陆游到镜湖附近的山西村去游访。这里农民的热情好客, 特别是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故事】: 春秋时的阳货是季氏的权臣。有一天, 阳货问孔子说:“为何世上有的人慈善, 而有的人凶狠呢?”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从娘胎里出来, 天性原本都是慈善的, 只是后来受坏习气的侵蚀,
【出处】: 《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体, 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故事】: 春秋时, 鲁哀公知道孔子通晓治国之道, 常常向他请教治国的方法。有一次, 孔子对哀公说:“治理国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大凡国君行政, 要注意这样九个问题: 一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故事】: 孟子不但有一匡天下的抱负,而且生性自负。有一次,他结束了对齐国的访问,踏上了到别处去的旅途。一路上孟子长吁短叹,同行的充虞劝慰他说:“我以前曾听您说过:君子不可怨天尤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故事】: 春秋时,
【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 映水则舞。魏武时, 南方献之, 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 鸡鉴形而舞, 不知止。” 【故事】: 山鸡长着一身五彩缤纷的羽毛, 感到十分自豪。每当它漫步在水边, 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
pian wa, xia wu cha zhen zhi di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故事】: 夜半三更,寺内讲经堂里依然灯火通明。几个老和尚还在兴致勃勃地讲经说法,毫无倦意。其中有位夹山和尚问道:“究竟怎
【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又,《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故事】: 古代的圣人都很注重实践,事事亲身去体验。那么, 他们如何去亲身体验呢?《礼记·中庸》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鲁哀公常问孔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故事】: 春秋时代, 梁惠王刚当上晋国国君,国事很不顺利。东面被齐国打败,长子阵亡;西面割地七百里,向秦国求和;南面又受了楚国的侮辱。他要报仇雪耻,可又不知怎么
【出处】: 《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故事】: 孔子善于因才施教, 其学生各有兴趣爱好,如子路喜欢鼓瑟。有一次, 子路在孔子家鼓瑟, 曲调不够和谐。孔子在一旁听了, 对子路弹走了调很不满意, 于是不耐烦地说:“仲由, 你为什么到
【出处】: 《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故事】: 春秋时代,吴国和越国为了争夺霸主,常常挑起事端,连年战争不断。有一次,吴越之间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吴军被越军打得大败。越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故事】: 孔子带着一帮学生周游列国,有一天,他们来到了周王朝的故都,前去游览太庙。在太庙大殿前的台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故事】: 春秋鲁襄公时, 鲁国有个元老叫季文子, 官拜大夫。季文子一向为人慎重, 说话做事素来谨慎,因此,处理事务比较稳重。正因为如此,季文子从鲁文公到鲁宣公、鲁成公、直至鲁襄公,一直担任大夫的官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有个大臣叫庞葱。魏王派庞葱陪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葱担心自己走后有人会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临行前他对魏王说:“假如有人对大王说,街上来了只老虎,大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得好, 叫做 “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 那猴儿自然害怕。” 【故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只经过训练会耍戏的猴子, 特别机灵, 一听到锣鼓声就跳舞演戏, 玩耍各种引人发笑的游戏。可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一下子消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接着又乘胜将赵国的都城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 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 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 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故事】: 春秋时有个人叫子夏。有一次, 他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在卫国逗留期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故事】: 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 将平生所学及其经验,写出《孙子兵法》一书。他把这部著作献给吴王闔闾。吴王将信将疑,便召集了一百八十名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故事】: 春秋时鲁国有个人想求取学问,他打老远的地方跑去拜孔子为师,见面时说:“当今想求学的人很多,只可惜能为人师者太少了!”孔子对他说:“此言差矣!求学
【出处】: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 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 屏除异己, 时有‘三马同槽’三目。” 【故事】: 三国时魏国正始年以后, 魏文章曹丕一死, 曹魏王朝的大权实际上已落到了野心家司马懿父子手里。司马懿伙同其子司马师、司马昭,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