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故事】: 大约是西周沦亡、东都还没有巩固的时期,一年的六月(相当于夏历的四月),孟夏时节竟会出现霜冻的反常现象。人们认为是灾祸的预兆,有位诗人忧心忡
【出处】: 《战国策·韩策一》:“天下之强弓劲弩, 皆出自韩。” 【故事】: 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 有一次去游说韩国国王, 要国王联合六国共同抗击秦国。他对韩王说:“韩国地理形势好, 北有要塞, 西有屏障, 东有大河, 南有高山。况且,地方有千里, 精甲数十万,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口:‘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 下笔成章, 顾当面试, 奈何倩人?’” 【故事】: 曹操的儿子曹植,年十岁多,就诵读了《诗经》及辞赋等数十万字,写起诗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一次
【出处】: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 “婴闻之: 圣人千虑, 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事】: 汉初, 韩信生俘了赵国国王及谋士广武君李左车。不久, 韩信便派人把
词源。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狄希,中山人也, 能造千日酒, 饮之千日醉。” 诗由: 传说古时候中山(今河北定县)郡有个能造千日酒的人,名叫狄希,他造的酒给人喝了,能醉千日。当时有个本地人姓刘名玄石, 是个好酒者, 硬要狄希给他一杯喝。狄希逼得没法, 就给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故事】: 晋朝晋陵(今江苏常州)有个名画家叫顾长康(又名恺之),他画人物常常不点眼睛。这在他认为一幅画的传神之
【出处】: 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又南宋·罗泌《路史》:“将贡唐朝, 山高路遥, 沔(mian) 阳湖失去倒地鹅哭号号。上复唐天子, 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 千里送鹅 。” 【故事】: 唐朝时, 有一个地方官吏名叫缅伯高的,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 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 【故事】: 汉孝武皇帝十六岁即王位时,他就十分敬奉鬼神了。有一年十一月, 他苦心经营的柏梁殿遭到了火灾。这柏梁殿全用香柏建造, 台高二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子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事】: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担任过周王室的史官。晚年,他见周室日趋衰落,于是退隐著《老子》。这部著作共五千余言,阐述了他朴素的辩证观点。在第六十四章里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故事】: 传说汉明帝时有两个准备去东都洛阳应试的秀才,一个是汝州南城的张邵,字元伯;一个是楚州山阳人范式,字巨卿。他们路遇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司空叫张华,他作诗常学习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粲。尽管他的作品有王粲诗的风格,但只是在追求绮丽的词藻,运用的比兴手法也都平淡无奇。从晋代看,那个张
【出处】: 《论语·雍也》:“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故事】: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十分赞扬过颜回生活在荒僻的巷子里, 天天吃粗菜淡饭, 但始终乐观、求上进的贤德; 也曾让子贡以颜回为榜样, 找找自己的不足
词源。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故事】: 唐朝经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以后,统治日趋削弱。公元806年,唐宪宗李纯即位,他听取了大臣们的一些意见,对农民实行了一些让步政策,在政治上作了一些改革。这样,中央政
【出处】: 唐·杜甫《佳人》诗:“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故事】: 唐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秋季, 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 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的大诗人杜甫, 在边远的秦州过着漂泊的贫困生活。这期间, 他写了首《佳人》 诗, 借此表达自己遭沦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 妻辄不听, 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州上作宅, 种甘橘千株。临死, 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 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 不责汝衣食, 岁上一匹绢, 亦可足用耳。’” 【
【出处】: 《后汉书·宋弘传》:“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 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信喜, 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故事】: 汉初淮阴侯韩信年少时常常在淮阴 (今江苏淮阴市东南)城北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故事】: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贬任九江郡(今江西九江市)司马。第二年秋天,他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 兵敌四周, 被山带河, 四塞以为固。” 【故事】: 战国时, 有个策士叫张仪,他奔走于六国之中,为秦国兜售“连横”的策略以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有一次, 他来到了楚国, 向楚王游说(Sui)道:‘秦国的疆土几乎占了
【出处】: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 而侈于德。附赘悬疣, 出乎形哉! 而侈于性。” 【故事】: 道学家庄子认为人的行为应当合乎自然,顺于人情之常。他举例阐述道: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手上的大拇指旁边多生出一指,这是出于本性吗?应该说
【出处】: 西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 不关其间。” 【故事】: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 曾被齐王冏 (jiong) 诬陷过。后成都王司马颖营救了他, 并推荐他给晋惠帝,惠帝任命他为平原内史。一次,陆机给晋惠帝上了 “表”, 表示谢恩, 还追述了自己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黛玉道:‘什么诙谐! 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故事】: 有一次, 贾宝玉在房里养伤, 许多姑娘都来和他谈笑。凤姐也来了, 她见众姑娘便问:“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 可还好吗?”这时, 有的说
【出处】: 《史记·魏世家》:“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 【故事】: 战国时候,有一年,魏国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派他的儿子击驻守中山。太子击坐车往中山国去,刚出京城,碰到了魏文侯属下当官的田子方。太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 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夹道之人, 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故事】: 古时候, 把当官当到将军宰相, 富贵了而返回故乡, 看作是十分荣耀的事。因而大多数当大官的回乡时, 乘着高大的车马, 旗帜开道,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在接见孟子的时候说道:“我有个毛病,就是爱好勇敢,要我去低三下四地服侍别国,嘿,不可能。”孟子说:“大王既然喜欢勇敢,就请不要喜爱小勇。有这么一种人,他用手按着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