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史·后妃传·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以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故事】: 梁元帝萧绎有一只眼睛不好,他的妃子徐昭佩只要一知道他要来,就一定打扮一下等待;可是她只妆扮一半面容。梁元帝一看到她如此妆扮,非常恼怒,不和
【出处】: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乘其未坚,厌其未发,震起机动,敌人摧折,虽有贲育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虽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贤丧其魂魄,遂自绞杀。” 【故事】: 这是说的汉代王莽迫董贤自杀的事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故事】: 班固作《司马相如列传》,文后对司马相如的辞赋作了一个评价。他是和扬雄比
【出处】: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 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飘轻裾, 翳长袖, 粉白黛绿者, 列屋而闲居, 妒宠而负恃, 争妍而取怜。” 【故事】: 韩愈有个朋友叫李愿, 隐居在太行山南面的盘谷这个地方。有一次韩愈去拜访他, 问他为什么不愿出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故事】: 孔子教导他的学生要有好学精神。人生在世,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学习,求学问。凡我不知道的,要学,求得知道;不会做的,要学,求得会做;学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故事】: 怎样当好一个教师呢? 孔子这样来谈他的切身体会: 遇到了一件事, 就静静地想一想,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好好地认识认识; 自己要努力学习, 对学习不能有厌烦的情
词源;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拨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故事】: 韩愈在永贞元年冬从阳山往江陵去,路过岳州,登岳阳楼一游。这时,窦庠以大理司直的身分,在岳州负责公事。韩愈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故事】: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施仁政,孟子说:“仁政的基本点是保护人民,那末首先就要使他们有固定的职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 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周梦蝶”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浓烈的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 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 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为使上国, 未敢。还至徐, 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故事】: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国君寿梦的少子。寿梦见他知礼从贤, 要立他为世子, 他
【出处】: 《国语·吴语》:“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与我争此地哉?将必越实有吴土。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 【故事】: 吴王夫差同意了越王勾践投降称臣,就准备发大军攻打齐国。他认为打败了齐国,就没有哪一
【出处】: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 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 不衒卖之辞。” 【故事】: 有一次, 子贡见到孔子有怀才不遇、怀道不仕的情绪, 就故意借着一块玉问孔子: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合开,雷厉风飞,日月清照,天戈所麾,莫不宁顺。” 【故事】: 韩愈因为佛骨一事说了不顺唐宪宗意的话,因而被贬为潮州刺史。一到潮州,就写了这封感谢信,以表忠心。唐宪宗在位时,做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故事】: 这是庄子批判惠施的话。庄子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当时学术高峰,而把其它学派说得一钱不值,尤其对惠施的批判最严厉。惠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惠施是战国时的哲学家,自成一派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解门以为薪, 塞井以为臼, 人之从事, 或时相似。骨肉相爱, 谗贼间之, 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 譬犹削足适履, 杀头而便冠。” 【故事】: 这里说的是生活中的故事。有的人做事真蠢得可以, 就象把门砸开用来当柴火烧,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由》:“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故事】: 著名诗人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到过渑池这个地方, 并在那里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 寺院里的奉闲老和尚殷勤地招待了他们。他们游玩渑池,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太平御览》 卷三百六十三引 《汉书》:“孙敬字文宝, 好学, 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宴, 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下面两个故事: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
【出处】: 《宋史·朱弁传》:“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王伦还朝,言弁守节不屈,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故事】: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朱弁和王伦两人出使金国,被金拘留,
【出处】: 《北堂书抄·谈讲》引《语林》:“王太尉问孙兴公曰:‘郭象何如人?’答曰:‘其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故事】: 王衍、孙绰、郭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足,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故事】: 君子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孔子认为: 君子有三桩事应警戒自己的。在少年时, 血气没有定型, 精力并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故事】: 一天,孔子大发感慨,说:“我是没有什么人知道我的了。” 子贡听了就
【出处】: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 【故事】: 颜渊是孔子的高足, 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学有成就。他有
【出处】: 《孔子家语·观思》:“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道之以礼乐。’” 【故事】: 有一次,子路、子贡、颜回陪着孔子到农山去行游,孔子要他们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第一个说:“我想能带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顺言许之, 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 因蓄士卒之力, 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故事】: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 曹操和韩遂、马超在潼关展开战斗。从双方实力看, 韩、马兵力足, 而且还占
【出处】: 唐·韩愈《叉鱼招张功曹》:“潭陈知存寡, 舷平觉获饶。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盈车欺故事, 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故事】: 公元806年, 韩愈和张署同时重新拜官, 张署拜为功曹参军。两人到了郴州, 有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 “咨曰: ‘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 任贤使能, 志存经略, 虽有余闲, 博览书传历史, 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故事】: 在刘备兴兵伐吴时, 孙权派都尉赵咨到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