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 十年尚犹有臭。” 【故事】: 春秋时, 晋献公欲立骊姬为夫人, 叫卜者替他问问吉凶。卜者先用龟甲来占卜,显示出来的兆头不吉利。晋献公一心想立骊姬,就叫卜者再用蓍草占 卜,看结果如何。用蓍草占卜的结果是吉利。
【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故事】: 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大夫叫棘子成。棘子成见周朝末年存在着文过其质的问题, 于是发表时事评论说:“君子凡事要力求朴实, 不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赵)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故事】: 汉武帝时有个赵禹,他是张汤的朋友。张汤身为廷尉,赵禹官任少府,他们同为九卿之一。可是二人的性格迥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有一次,孔子叫着曾子的名字说:“参呀!我的道不管天下的事有多么复杂,千头万绪,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疆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个公子叫赵胜,号平原君。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出处】: 《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 此志不容少懈, 可谓远矣。” 【故事】: 孔子的学生曾子常常教育读书人说:“读书人必须具备宽宏大量, 刚强坚忍的品格。因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他们把宣传仁、实践仁作为自己应尽责任。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唐宋诗醇·论苏轼诗》:“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耶?” 【故事】: 宋朝诗人陈师道称赞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李
【出处】: 《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非常德与? 攻其恶, 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 忘其身以及其亲, 非惑与?’” 【故事】: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 樊迟跟随孔子在祷雨台下闲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 “明道 (程颢)终日坐, 如泥塑人, 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故事】: 宋代的程颢是道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死后, 文彦博给他题的墓碑是“明道先生之墓”。所以他的信徒们都称他为“明道”。他的信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 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
【出处】: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故事】: 西周末年,王地有位小伙子爱上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他俩见了三次面,每见一次面,两人的感情就加深一步。第一次见面
【出处】: 《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 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故事】: 春秋时, 鲁国有个皇家财货库房, 名为长府。有人建议把长府改造一下。围绕如何改造长府,鲁国君臣开了个讨论会。会上,有个叫闵子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故事】: 范进中举以后,举人张静斋一反常态,既送钱,又请客,还和他一起去拜见范进的老师汤知县。汤知县设宴招待他们。席间,有人给汤知县送来五十斤牛肉。当时,宰杀耕
【出处】: 《论语·先进》:“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故事】: 有一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 一同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人各有志, 你们不肯说出来, 大约是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的缘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故事】: 战国末期, 燕国的太子丹,看到秦国很快就要消灭赵、韩、魏、齐、楚等国, 而且秦军已开到燕国的西部边境易水边上了, 因而内心发愁, 异常紧张。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即派武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儒书言: 淮南王学道, ……奇方异术, 莫不争出。王遂得道, 举家升天, 畜产皆仙, 犬吠于天上, 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好道学仙之人,皆谓之然。此虚言也。” 【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
【出处】: 《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己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嘱咐赵匡胤,要他把帝位传给二弟光义,将来光义死了,再传给三弟光美。当时赵普在场,曾宣誓照办。后来匡胤果真
【出处】: 《南史·张充传》:“(张充)右臂鹰,左牵狗。……(张)绪曰:‘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故事】: 南北朝南齐的张充,喜好打猎。有一天他出外打猎,左手牵着猎犬,右臂上站着一只鹰,神气十足,十分潇洒。他父亲张绪看见了便幽默地说:“你一人同时做两件
【出处】: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 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故事】: 魏蜀两国争夺汉中, 蜀将赵云、黄忠奉命去劫曹操的粮寨。黄忠及副将张著先出, 结果因曹军有准备而被包围。赵云见黄忠、
【出处】: 《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君任命荀瑶为统帅。当时,荀文中反对贸然出兵,他认为晋对郑的情况还不了解,不可轻举妄动。应该首
【出处】: 《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故事】: 西周时,有个人名叫造父,因为他善长驾车,受到了周穆王的宠爱。周穆王喜欢到处游逛。他养了四匹骏马,这四匹马都有动听的名字。第一匹叫赤骥,第二匹叫 骝,第三匹叫騄耳,第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 辄唤奈何, 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故事】: 东晋时代有个桓子野, 他曾和谢玄一道, 在淝水之战中, 大破苻坚百万大军, 因此被封为永修县侯。他好音乐, 尤爱吹笛, 在当时
【出处】: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故事】: 汉宣帝时华阴县的杨恽,是丞相杨敞的第二个儿子,太史公司马迁的外甥。杨恽的官职不大,只做过功曹。后因告发霍光的子孙造反,宣帝特升他为中郎将,封平通侯。杨恽为人廉洁,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出处】: 《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故事】: 汉代堵阳有个张释之,做汉文帝的廷尉。有个人偷了汉高祖庙内的一只玉杯,盗贼归案后,文帝交给张释之审问。张释之审问属实,依法判为死刑,并报告文帝。文帝听后大怒,说: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子贡在一起评论管仲。对这位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人物,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哥哥公子纠,公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 决雌雄,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故事】: 秦朝被推翻后, 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天下, 连年征战, 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成年人可服兵役的, 苦于作战屯戌之事; 年老体弱的人, 则疲于军粮的水陆运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