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故事】: 孔子勉励求学的人,要始终勤奋不停。为了说明这个意思,他打了这样一个比喻:世界上的人,以为五谷是容易熟的,其实不一定。这种情况多得是:禾苗长得很好,可是到放花的时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 与图成败, 反修饰边幅, 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故事】: 公孙述也是一支反王莽的强大力量。王莽篡权后, 公孙述就自立为蜀王, 尽有益州之地, 聚甲兵数十万人。后来群雄一一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 “高祖、太宗, 既除既治。高宗、中、睿, 休养生息。” 【故事】: 《平淮西碑》涉及这样一个故事: 唐宪宗元和十年正月, 淮西的彰义节度使吴元济反叛, 派宰相裴度去平定叛乱, 韩愈是随军人员。平乱结束回到长安, 唐宪宗为了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 哙跪拜送迎, 言称臣, 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故事】: 韩信为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既引起不少人妒忌, 也引起刘邦的不安。他被封为淮阴侯, 心中不快, 常
【出处】: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故事】: 晋厉公当权的时候,他怕王族公子争权作乱,就把不少公子排斥到国外去。有个叫姬周的公子,被放逐到周国去侍奉单襄公。姬周虽然离开了晋国,但却十分关心
【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 怡怡如也, 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 兄弟怡怡。’” 【故事】: 有一次子路提出一个问题请教孔子:“要做到什么样子就可以符合‘士’的标准, 成为‘士’了呢?”孔子作了这样的回
【出处】: 《诗经·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罢,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故事】: 《斯干》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周厉王因荒淫无道而被流放到彘这个地方去,继位的就是周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明,烝也无戎。” 【故事】: 这是关于周公的故事。周公辅助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可是周武王有几个弟弟不服,举兵谋反,想夺侄子的帝位。周公在平定了内乱以后, 有感于兄弟的关系而写了《常棣》。
【出处】: 《后汉书·赵孝传》:“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 即自缚诣贼, 曰:‘礼久饿羸瘦, 不如孝肥饱。’贼大惊, 并放之。” 【故事】: 西汉末年, 由于地主豪强的残酷剥削, 又连年发生灾害, 老百姓穷得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有一次, 赵孝的
【出处】: 《汉书·武帝纪》:“如武帝之雄才大略, 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虽《诗》、《书》所称, 何有加焉!” 【故事】: 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由于他的奋力, 使我国的版图大为扩大。他在位做了这么几件事: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建立巩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故事】: 文与可是宋代著名的画家,特别是竹子画得尤为好,就象真的竹子到了他笔下一样。他为什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有一天,白天就睡起觉来了。孔子看见他白天睡觉,就说:“霉烂的木头,不能在上面进行雕刻了,已经十分肮脏的墙壁,不能在上面涂白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仲淹领延安,阅兵选将,日日训练。又请戒诸路,养兵蓄锐,毋得轻动。夏人闻之,相戒曰:‘勿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故事】: 西夏的拓跋氏传到元昊这一代,强盛起来了,建国
【出处】: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不与当,父死子继, 兄死弟及之辞也。” 【故事】: 东周的周景王非常宠信长庶子王子朝及其辅臣宾孟。可是事奉单穆公的刘挚之庶子刘狄认为: 宾孟这个人为人不善, 而王子朝是想夺权, 就劝周景王把这两个人除掉。周景王不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 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人异于是。牺者, 实用人, 人牺实难, 己牺何害。’王弗应。” 【故事】: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宾孟是王子朝的老师, 两人都
【出处】: 唐·郑处海《明皇杂录》:“玄宗常器重苏颋,欲以为相,夜召萧嵩草制。既成,其词有云:‘国之瑰宝’。上曰:颋,瑰之子,朕不欲斥颋名,卿为刊削之。’嵩惭惧流汗,笔不能下者久之。上以嵩抒思移时必当精密,不觉前席以观,惟改‘国之珍宝’,他无更易。嵩既
【出处】: 《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与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颓靡,因以为波流, 故逃也。” 【故事】: 据说郑国有一个神巫叫季咸的, 能知道人的死生存亡, 祸福寿夭。列子很相信, 就去告诉壶子,壶子说:“你就请他来见见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绿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词由, 《长
【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季武子曰:‘谁敢哉! 今譬于草木, 寡君在君, 君之臭味也。欢以承命, 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宾将出, 武子赋彤弓。” 【故事】: 公元前565年, 晋国派范宣子到鲁国去拜会鲁国国君, 告诉他晋国准备对郑国出兵。在宴会上,范宣
词源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间。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莫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故事】: 在扶桑那个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回:“刚打到二十,妇人忽然手指大盗道:‘你存这个歹意,我本与你不共戴天;今你既肯舍著皮肉,我又何定要寻死?但刚才所打,都是虚应故事;如果要我回心转意,必须由我再打二十,才能消我之气。’” 【故事】: 《镜花缘》中写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仁而下士,对有才学的人,总是谦逊地以礼相待。这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魏国
【出处】: 《庄子·德充符》:“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 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立不教, 坐不议,虚而往, 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耶! 是何人也?’ ” 【意思】: 有一次, 常季向孔子提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王骀这个人。他问:“王骀这个人外貌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无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 自保无力。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至于分兵出界, 公然为恶, 亦必不敢。” 【故事】: 公元814年即唐宪宗元和九年,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 他
【出处】: 《南史·后妃传·徐妃》:“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 萧溧阳马虽老犹骏, 徐娘虽老, 犹尚多情。’” 【故事】: 这是说的南朝梁元帝徐妃的事。梁元帝的妃徐昭佩, 既没有怎样的容姿, 又不懂得多大的礼貌,因此她就不能博得梁元帝的宠爱。可是
【出处】: 《庄子·达生》:“纪消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应响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 曰:‘几矣。’”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有个叫纪消子这个人, 他是养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