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又北平侯张仓, 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
【出处】: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 小称意, 人亦小怪之; 大称意, 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 下笔令人惭,及示人, 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藏谓之小好; 大惭者, 即必以大好矣。” 【故事】: 韩愈
【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故事】: 僧贯休是晚唐的有名诗人,他的诗以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在晚唐诗人中独树一帜。他七岁就出家做和尚,所以人家称他为诗僧、僧贯休。他不为权势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故事】: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很不满的,对力大为王的强权政治,对讲仁讲义的社会舆论,对盗贼泛滥的社
【出处】: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树下。宝取归, 置巾箱中, 食黄花;百余日, 毛羽成, 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 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 君仁爱救拯, 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 曰:‘令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中的故事。司马迁说:“伯夷、叔夷确实是贤人,但经过孔子的宣传,名声就更加高了。孔子怎样宣传伯夷、叔夷的呢?孔子在卫国的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颜 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 【故事】: 这里有一个关于春秋时的故事。有一次,鲁庄公想委孔子于重任,去征
【出处】: 晋·常琚《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故事】: 这是说的汉代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一个人,他自己也自以为才高出众。他被推荐上京城长安去的时候,路过成都县北十里的升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着你废寝忘餐,香消玉减,花开花谢,犹自觉争些;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故事】: 张君瑞和崔莺莺倾心相爱,崔夫人硬逼着他们两人要分离开来,于是就在十里长亭安排筵席,要张君瑞赴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曾夭谓曾阜曰:‘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故事】: 鲁国执政的季孙子出兵攻打莒国,占领了郓这个地方。当时以晋楚为首正在虢地开会,要订弭兵之盟,莒就在盟会上告发。楚对晋说:“把鲁
【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 两宫十里相连廷。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草, 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 香草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 幸遇边尘起。” 【故事】: 这首诗叙写了游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故事】: 曹丕为了稳定帝位, 想把曹植杀掉。有一天, 他以父丧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自序》:“吾于音乐, 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有口吃病,说话不流畅,可是会写文章。他的辞赋写得可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他身体上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 见冀缺耨, 其妻馌之。敬, 相待如宾。” 【故事】: 晋文公在重臣狐毛、狐偃死后,万分悲痛,好象失去了左右手。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就向晋文公推荐郤缺为卿相。他说:“不久前我奉命出使, 路过冀地, 看见郤缺在田
【出处】: 《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 三兽俱渡, 兔、马、香象。兔不至底, 浮水而过。马或至底, 或不至底。象则尽底。”《传灯录》:“同在佛所, 闻说一味之法, 然所证有深浅。譬如兔、马、象三兽渡河,兔渡则浮, 马渡及半, 象彻底截流。” 【故事】:
【出处】: 《后汉书·酷吏列传·序: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故事】: 在这篇序里,记载了这样一种普遍的情况:在汉代,豪绅很多,地方又广,因此地位稍高一点的官吏,就很少过问地方上的政事了,这样,地方官吏就成了他管辖地方的土皇帝。他们办
【出处】: 宋·辛敩《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 勋业之盛, 掀天揭地。” 【故事】: 寇准是北宋的名臣, 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通晓《春秋》三传。宋太宗时, 成为太平兴国进士, 任枢密院直学士。真宗时拜为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 来势凶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居官清廉,治军严明。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
【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逖先吾著鞭。”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 《晋书》:“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 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故事】: 晋代的刘琨,他既有军事才能,又写得一手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 【故事】: 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徐州,徐州处于危害之中。北海太守孔融约请刘备共救徐州,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他说:‘你这猴子好不晓事,也不看看外面光景!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旧唐书》,那里还有闪情逸志弄这笔墨!’仙猿只得唯唯而退。” 【故事】: 《镜花缘》的作者假托这本书的由来。说是百花仙子洞中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故事】: 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攻破魏、代两地,又继而攻破了赵,俘虏了赵王歇以后,就准备乘这个有利形势,北攻燕,东攻齐。这时,有一个破赵而俘来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对韩信这个打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故事】: 杨彪的儿子杨修被曹操杀掉了。杨修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人,作为父亲当然十分悲痛,因此身体消瘦,精神憔悴。曹操问他为什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 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 乃知圣思究尽下情, 然亦怪陛下不治具本而忧其末也。” 【故事】: 三国时魏氏政权到了魏明帝手里, 已大权旁落, 政事受制于司马氏。但他和蜀国的刘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