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风姐闹了一回, 此时又觉清楚些。见刘老老在这里, 心里信他求神祷告, 便把丰儿等支开, 叫刘老老坐在床前, 告诉他心神不宁, 如见鬼的样子。” 【故事】: 凤姐得了病, 没能好好调理, 相反的是贾家被盗、贾琏逼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出处】: 《左传·昭公十九年》:“夏,许悼公疟。五月戊辰,饮大子止之药,卒。大子奔晋。书曰:‘弑其君。’君子曰: ‘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故事】: 公元前523年夏天,许国的国君许悼君生病了。大子止不是请医生来替许悼公看病,而是他自己送了药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故事】: 这是张君瑞一见崔莺莺后,和普救寺长老、红娘见面的事。张君瑞一见到崔莺莺,就被她的姿色所倾到。他想对崔莺莺看个够, 就对长老说:“欲假一室, 晨昏听讲。”正谈着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从容问:‘你家主人曾婚配否?’老苍头道:‘未曾婚配。’婆娘又问道:‘你家主人要拣什么样人物才肯婚配?’老苍头带醉道:‘我家王孙曾有言, 若得象娘子一般丰韵的, 他就心满意足。’” 【故事】: 这是说的庄子试妻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注引《魏武故事》:“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捨骐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 【故事】: 华歆是曹操的心腹之人,曾承曹操志意入汉宫
【出处】: 《尚书·周官》:“作德, 心逸日休; 作伪, 心劳日拙。” 【故事】: 这是概述了生活故事而说了一个生活哲理。做好事心里安乐,而且名声也会一天一天美好起来;要是弄虚作假呢, 那他做事是用尽心思想把事情粉饰得使人满意, 这不过是白白地操心劳神,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故事】: 这是张君瑞急于想看一看崔莺莺的事。张君瑞赴京应试,路过蒲津。店小二介绍:这里有座普救寺,说是盖造不俗,值得一看。进入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心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 【故事】: 这是说的写诗的事。诗是讲究格律的。格律就是写诗的规矩,要写好诗,非要按诗的规矩来办不可。但是,如果刻板地按诗的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故事】: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辩,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应该伐韩。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 赧赧然, 非由之所知也。田是观之, 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己矣。” 【故事】: 有一次,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他:“有些知识分子不去见诸侯,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从前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 【故事】: 吴国准备出兵攻打齐国,越国
【出处】: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故事】: 屈原忠心为国,多次向楚王进谏;楚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意见,反而把他逐出朝廷,流放到远地去。屈原受到流放的处罚,三年不能得见楚王,真可说是怨愤满腹
词源·《孟子·离娄上》:“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姓不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故事】: 孟子认为:一个人君应该以仁为准则,以不仁来警鉴自己。
【出处】: 《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富润屋, 德润心。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故事】: 儒家是主张“慎独”、“独其身”的,所以曾子谈到 “诚意” 的时候, 这样说:一个人心中有了恶意, 便会自然地表露出来, 不要以
【出处】: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 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故事】: 这是写的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在广阔无边、绿草如茵的田野里, 一个男子看
【出处】: 《史记·吴王濞传》:“吴王身有内病, 不能朝请二十余年, 尝患见疑,无以自白, 今胁肩累足, 犹惧不见释。” 【故事】: 晁错多次上书劝谏要削弱吴的势力。先上书孝文帝, 孝景帝即位, 又上书说:“现在吴王日益骄横, 削之他当然要反, 不削他还是要反
【出处】: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 与人语必嬉怡微笑, 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 欲人附己,微忤意者, 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故事】: 唐太宗时有个李义府, 靠奉承拍马, 得到太子李治的赏识。李治当了皇帝, 他也升了官。他在外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第五十七回:“当日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曰:‘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 与刘玄德共讨贼, 不幸董承已死, 玄德屡败。我又僻处西凉, 未能协助玄德。今闻玄德已得荆州, 我正欲展昔日之志, 而曹操反来召我, 当是如何?’……马腾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 滥叨名爵, 伏睹朝廷陵替, 纲纪崩摧, 群雄乱国, 恶党欺君, 备心胆俱裂。” 【故事】: 这是刘备三请诸葛亮中的事: 徐庶走马荐诸葛, 刘备怀着爱慕至深、盼望急切的心情去请诸葛亮。第一次去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岂不是我们来过生日了么?’凤姐儿说:‘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故事】: 贾敬过生日,邢夫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故事】: 空城计是三国故事中为人皆知的一个故事。说的
【出处】: 《礼记·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者有所忿怒,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在正其心。” 【故事】: 曾子说:“要修养身性,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昔瞽叟有子曰舜,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故事】: 有一次,曾参因为种瓜误了点事被父亲毒打一顿,被打得跌倒在地好久不省人事。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 【故事】: 唐宪宗元和六年,韩愈任河南令,在正月最后一天群众“送穷”的祭日,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