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故事】: 孟子的一个学生问他:“君子有哪些乐事呢?”孟子回答说:“君子快乐的事情主要有三件,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故事】: 楚汉相争,胜负难决,不得已双方才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为楚,以西为汉。约成后,项羽就放弃戒备,带兵东归。汉王刘邦也正欲遵
【出处】: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 子母相哺, 煦煦焉, 其相乐也, 自以为安矣; 灶突决上, 栋宇将焚, 燕雀颜色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故事】: 传说有一对燕子和麻雀在一家堂屋里筑了窝, 它们住在自己的窝里感到十分安乐。刮大风, 吹不着它们;
【出处】: 《诗经·召南·何彼被矣》:“何彼 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故事】: 古代周朝平王的孙女嫁给齐侯的儿子,结婚时极为铺张豪华。当时的人民对统治者奢侈糜烂的生活痛恨之极,便编了个歌儿传唱。歌词大意是: 为什么这株树那样的好看?正
【出处】: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故事】: 有人问孔子:“聪明的人与仁爱的人, 其爱好、生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孔子回答说:“聪明的人爱好水,仁德的人爱好山。因为聪明的人,生性是流动的;仁德的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自云汉, 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 跨鹤腾空, 眇然烟灭。” 【故事】: 传说荀瓖有一次在江夏 (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 黄鹤楼上憩息时, 忽然望见西南方向有个东西飘飘然自天而降,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故事】: 古代有个人名叫叶子高,人称叶公,据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狠)如羊,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斩之。’” 【故事】: 秦末乱世中,楚怀王特用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做次将,范增为末将,带领楚军前去救援赵国。大军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停留四十六日不前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故事】: 传说,有一只山羊拾到一张虎皮,它就把虎皮当作宝贝一样地藏起来。到了冬天,山羊把虎皮往身上一披,顿觉全身温暖,因此,整天乐滋滋地在山冈上跑来跑去。它一
【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故事】: 汉代的周亚夫在文帝时,因治军严明受到重用。在景帝时,周亚夫率兵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周亚夫这一叱咤风云的人物,后来被折磨得终日抑
【出处】: 《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 不织而衣, 摇唇鼓舌, 擅生是非, 以迷天下之主。” 【故事】: 一天, 孔子去拜见柳下跖,下了车上前对守门的说:“我是鲁国的孔丘, 听说将军道德很高尚, 今天专程来拜见他。”守门人便进去通禀。柳下跖听说, 非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 仰我鼻息, 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 绝其哺乳, 立可饿杀。” 【故事】: 汉朝末年, 董卓的部将韩馥害怕袁绍攻打他, 打算把冀州 (今河北冀县)献给袁绍,以求得和睦相处。长史耿武认为这样做不妥当,就对韩馥说:“袁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 【故事】: 宋国的臣子戴不胜去问孟子,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的君王变好。孟子回答他说:“你想使你的君王变好吗?我可以明白地告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事】: 秦末,赵国有个谋士叫李左车,位封广武君。此人足智多谋,由于赵国没有采用他的计策,被韩信指挥的汉军所灭,赵王歇被生擒。混战中,韩信下令不可杀害广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士)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故事】: 晋献公初娶姜氏,生有三子,即申生、重耳、夷吾。申生为太子。晋献公后娶骊姬,生一子,名叫奚齐。因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另立奚齐为太子。申生为此出奔曲沃(今山西
【出处】: 《诗经·郑风·萚兮》:“萚兮萚兮, 风吹其女。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 【故事】: 西周末年, 郑国有一对叔伯兄妹恋爱上了。他俩常常幽会在一起。有一次幽会时, 姑娘向小伙子唱起了心中的情歌。歌词的意思是:原野上树叶已纷纷脱落, 阵阵秋风从它身
【出处】: 《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 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故事】: 南宋时温州瑞安有个蔡幼学, 他是当时著名学者陈傅良的学生。由于他发愤上进, 文章比他的老师写得还好。宋光宗时, 他曾任校书郎。光宗死后, 宁宗继位。宁宗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张)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故事】: 唐德宗的时候,于都护张光晟见太尉朱泚造反,以为有利可图,便投身参与。张光晟投入造反队伍后,十分积极,成了朱泚的得力助手。朱泚等造反,开始时声势
【出处】: 宋·赵令畴《侯鲭录》:“内翰者日富贵,一场春梦。” 【故事】: 北宋时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相,推行比较进步的新法,苏东坡表示反对。为此苏轼降职外放。宋哲宗时,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当权,又起用苏东坡做翰林学士。以后新党再次得势, 苏东坡被流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 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 饭信, 竟漂数十日。信喜, 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至国, 召所从食漂母, 赐千金。” 【故事】: 韩信年轻的时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 不如一狐之掖。” 【故事】: 战国时期, 改革家商鞅, 在秦国为相。有一次, 商鞅通过孟兰皋的介绍, 会见了秦国一个很有贤名的隐士——赵良。商鞅提出要与赵良交个朋友。赵良自谦一番, 表示自己高攀不上。商鞅问:“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 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 愿更相推择可者。’” 【故事】: 秦朝末年, 四方纷纷起兵反秦,沛县县令也想起兵,于是派樊哙去芒砀山请刘邦回来同时起义。但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故事】: 宋朝范仲淹作副宰相时,有心整理朝政。为了清除过去的积弊,有效地进行工作,他把那些不称职的监司的姓名从登记册一笔勾去。他的同僚富弼知道后就对范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故事】: 西汉初年,吴王刘濞等人,企图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起兵发动叛乱。郎中枚乘上书劝阻,陈说利害关系。由于吴王反汉的计划
【出处】: 《孟子·离娄下》: “仰而思之, 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 坐以待旦。” 【故事】: 周公旦辅佐武王伐纣, 事成不久, 武王便死了。武王死后, 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 周公就代他执政。为了把政事办好, 他一心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实践禹、汤、文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事】: 春秋时代,鲁庄公十年春,齐兵攻鲁,鲁庄公带兵前往应战。两军在长勺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阻止他说:“不行!”直到齐兵击了三次鼓之后,曹刿才说:“现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