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故事】: 孟子有个学生叫万章。有一次,万章问孟子说:“有的人不肯去见诸侯,这是因何道理呢?”孟子说:“住在国都里的人叫市井之臣,住在郊野的人叫草莽之臣,这两种人都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过国君的接见,又没有当过官,当然不敢去见诸侯,这也是守礼法呀。”万章又问:“普通百姓,国君让他去服役,他就去服役。而国君要见他,叫他也不去,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平民百姓要服役,这是义所应当的。平民百姓非要去见国君,自古没有这个礼……”最后,万章又问:“从前孔夫子听说国君要见他,他就等不及驾好车马,急冲冲地跑去了。那么,孔夫子是否不合礼呢?”孟子笑着说:“当时孔夫子正在做官,有职位。国君是以官职的名义召见他的啊!”
【意思】: 指贪图私利、不顾信义的买卖人。市井: 街市,做买卖的地方。简作“市井徒”。
【古例】:《旧唐书·李密传》:“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元曲选外编·关汉卿〈裴度还带〉二》:“近者有一等闾簷市井之徒暴发,为人妄自尊大,追富傲贫。”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