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
【故事】: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招赘的女婿。身高不满七尺 (合今四尺多),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多次出使,均获得外交上的胜利。这时在位的齐威王,喜欢隐语,通夜喝酒,荒淫逸乐,不理国事,把国家大事交给朝廷的官员去管。官员们荒废功业,违法乱纪,诸侯们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一天,淳于髡来见齐威王,用隐语说:“城里有一只大鸟,停在王宫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你知道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必定冲天; 不叫则已,一叫必定惊人。”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赏了一些人,杀了一些人,满怀激情地带兵出发。各国诸侯极为震恐,纷纷归还侵占齐国的土地。声威保持了三十六年,直到他死。
【意思】: 一叫就使人惊异。鸣: 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突然发出惊人的举动。
【古例】: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只可怜安公子经她两个那日一激,早立了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志气。”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一鸣惊人,实在出乎意外。”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