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故事】: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墨子,他反对战争,主张“兼爱”。另外有个人名叫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说:“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摇摇头说: “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又说:“这是一种假设,假如拨一根汗毛而能安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了默然不答。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说: “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不干的; 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摩秃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的。”但在孟子看来,两者各走极端,都不可取。
【意思】: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为我主义。后形容非常吝啬自私。
【古例】: 唐·虞世南《燕丹子》: “荆(轲) 曰: ‘有鄙志,尝谓心向意等,没身不顾; 情有乖异,一毛不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差人道:‘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 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火,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不过他天生就的另外一种脾气,是朋友遇有急难,向他借钱,他是一毛不拔的。”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