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注引《魏武故事》:“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捨骐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 【故事】: 华歆是曹操的心腹之人,曾承曹操志意入汉宫
【出处】: 《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富润屋, 德润心。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故事】: 儒家是主张“慎独”、“独其身”的,所以曾子谈到 “诚意” 的时候, 这样说:一个人心中有了恶意, 便会自然地表露出来, 不要以
【出处】: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故事】: 屈原忠心为国,多次向楚王进谏;楚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意见,反而把他逐出朝廷,流放到远地去。屈原受到流放的处罚,三年不能得见楚王,真可说是怨愤满腹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故事】: 这是张君瑞一见崔莺莺后,和普救寺长老、红娘见面的事。张君瑞一见到崔莺莺,就被她的姿色所倾到。他想对崔莺莺看个够, 就对长老说:“欲假一室, 晨昏听讲。”正谈着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别的。” 【故事】: 迎春回到贾家,向王夫人诉说孙绍祖如何用恶言脏语谩骂她。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宝玉十分怜惜,同情,便向王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那曾看见官府的威严。” 词由;叙写的是:杭州府有个叫张荩的少年,靠着祖传的家产,不思读书,惯在风月场中卖弄,烟花阵里钻研。有一天,从十官子巷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 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 又如是而嫁, 则就木焉。’” 【故事】: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狄国后,狄国的君主把季隗嫁给他。季隗嫁给重耳后, 生了两个孩子。重耳在狄国又蹲不住了,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故事】: 诗人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抒写了和所爱者相见的那一幕的情景:今天我看见的星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 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你命福是如何? 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 【故事】: 张君瑞解了普救寺的围, 崔夫人设了酒宴, 把张君瑞请来之后, 又吩咐红娘:“去唤小姐来, 与先生行礼者!”红娘就说:“老夫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故事】: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
【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
【出处】: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故事】: 《氓》叙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美貌的姑娘,由于极力的追求,终于和这位姑娘结婚了。结婚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故事】: 陶渊明在四十一岁那年辞去了彭泽令,回到了家乡。他为什么要辞官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赞》:“观其点曳之工, 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凤翥龙回, 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 览之莫识其端, 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故事】: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迹后代都视之如至宝。《晋书》作者为他作传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风姐闹了一回, 此时又觉清楚些。见刘老老在这里, 心里信他求神祷告, 便把丰儿等支开, 叫刘老老坐在床前, 告诉他心神不宁, 如见鬼的样子。” 【故事】: 凤姐得了病, 没能好好调理, 相反的是贾家被盗、贾琏逼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故事】: 司马迁写完了《孔子世家》,带着赞颂的心情,写了对孔子一生的评价。他说:“《诗经》有句话:‘高山仰止,景行
【出处】: 唐·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光,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故事】: 《烈女操》记叙了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在死了丈夫以后,不为情欲所动的事:丈夫死了,轻薄男子来逗引,她春心丝毫不荡漾。她想的是什么呢?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故事】: 《谷风》写的是一个女子被丈夫遗弃的故事。一个女子因色衰不美而被丈夫遗弃了,而在被赶出门的当天,丈夫却又在享受新婚之欢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心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 【故事】: 这是说的写诗的事。诗是讲究格律的。格律就是写诗的规矩,要写好诗,非要按诗的规矩来办不可。但是,如果刻板地按诗的
【出处】: 《尚书·周官》:“作德, 心逸日休; 作伪, 心劳日拙。” 【故事】: 这是概述了生活故事而说了一个生活哲理。做好事心里安乐,而且名声也会一天一天美好起来;要是弄虚作假呢, 那他做事是用尽心思想把事情粉饰得使人满意, 这不过是白白地操心劳神,
【出处】: 《左传·昭公十九年》:“夏,许悼公疟。五月戊辰,饮大子止之药,卒。大子奔晋。书曰:‘弑其君。’君子曰: ‘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故事】: 公元前523年夏天,许国的国君许悼君生病了。大子止不是请医生来替许悼公看病,而是他自己送了药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 赧赧然, 非由之所知也。田是观之, 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己矣。” 【故事】: 有一次,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他:“有些知识分子不去见诸侯,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从前
词源·《孟子·离娄上》:“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姓不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故事】: 孟子认为:一个人君应该以仁为准则,以不仁来警鉴自己。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故事】: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辩,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应该伐韩。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 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