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郑处海《明皇杂录》:“玄宗常器重苏颋,欲以为相,夜召萧嵩草制。既成,其词有云:‘国之瑰宝’。上曰:颋,瑰之子,朕不欲斥颋名,卿为刊削之。’嵩惭惧流汗,笔不能下者久之。上以嵩抒思移时必当精密,不觉前席以观,惟改‘国之珍宝’,他无更易。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故事】:唐玄宗很钦佩苏颋的才能,想提升他做宰相。一天夜里,唐玄宗就把萧嵩召来,要他起草一份任命苏颋为宰相的诏书。萧嵩长大多髯,一副有才学的样子。一会儿,萧嵩把诏书写好了,其中有“国之瑰宝”这句话。可苏颋的父亲名叫苏瑰。玄宗说:“我不要直呼他父亲的名字,你替我改一下吧。”萧嵩一方面感到惭愧没有能把诏书写好,一方面又感到害怕,浑身出汗,一直静不下心来怎么改、过了一会,唐玄宗来看看他改得怎么样,可萧嵩只把“国之瑰宝” 改为“国之珍宝”。萧嵩走了以后,唐玄宗把诏书往地上一掷,说:“他是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没有什么才学。”
【意思】: 只有美丽的外貌。虚: 空;表: 外表,外貌。比喻才不副貌,有名无实。
【古例】:《旧五代史·周·安叔千传》:“叔千鄙野而无文,当时谓之安没字,言若碑碣之无篆籀,但虚有其表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嘉平公子》:“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荐,不图虚有其表。”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