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无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力。虚张声势,则必有之,至于分兵出界,公然为恶,亦必不敢。”
【故事】: 公元814年即唐宪宗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想继任节度使而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就据蔡州谋叛。韩愈力主讨伐。他给唐宪宗上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淄青、恒冀两个道的节度使,与蔡州吴元济气味略同,现在听说讨伐吴元济,从人情上说必有相助的意思。但他们都是愚昧软弱的,保自己恐怕还顾不过来呢。装出相助吴元济的样子是可能的,但要真的派出兵力,公然助纣为虐,肯定是不敢的。
【意思】: 装出强大的声势。张:铺张,夸大。形容并无实力而张强大的气势,或本意不想做而装出要做的架式。
【古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都只是虚张声势,止不过故意穷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白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
……”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