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李密贤孝而有才学,要他出来做官,李密不肯为司马炎做事;司马炎几次下诏,就难以推辞了。于是李密就写了《陈情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故事】: 晋国在范宣子执政的时候,以重币为手段加重各诸侯国的负担。郑国首先担心这样做会有害于晋作为盟主的地位,于是子产就写了封信给范宣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起, 出召项庄, 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 若属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羽起舞,项伯亦拔剑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能富贵将军者, 上也; 能亲将军者, 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 太子废而不能争; 争不能得, 又弗能死。自引谢病, 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 相提而论, 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故事】: 西汉景帝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 封大
【出处】: 《汉书·霍光传》:“光为人沈静详审, 长财七尺三寸, 白皙, 疏眉目, 美须髯。每出八下殿门, 止进有常处, 郎仆射窃识视之, 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天下想望风采。” 【故事】: 这是说的汉朝重臣霍光的事。霍光在汉武帝时任
【出处】: 《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 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 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 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 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 则锦衣九重, 广室高台。” 【故事】: 纣王用象牙做筷子, 他的太师箕子见了十分担忧
【出处】: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故事】: 萧何是刘邦打天下的一个得力谋士,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就封萧何为相国。萧何当了丞相以后,翻阅了秦朝的典籍文献,了解了天下的地形、民情、风俗等,亲手制定了汉朝的
【出处】: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 遂辞归。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 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故事】: 秦青是秦国的一个有名的歌唱家, 薛谭就去拜他为师, 向他学习歌唱。薛谭还没
【出处】: 唐·柳宗元《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固世俗之所弃,亲人之所遗,敢希大贤,曲见存念。是以展转歔欷,昼咏宵兴,愿为厮役,以报恩遇。” 【故事】: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礼部尚书李夷简从襄阳写了封信给他,表示抚问。他非
【出处】: 《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故事】: 东汉时有个叫向平的人,看透了官场的龌龊,就隐居在家不再做官了。后来又看透了人生,在汉光武帝的建武年间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故事】: 汉代的窦婴、灌夫都是有功之臣。孝景三年吴楚谋反时,窦婴拜为大将军,破七国后,被封为魏其侯。灌夫的父亲和吴军作战而死,他立即披甲持戟,与吴军
【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 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 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 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遂相与为友。” 【故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 是春秋时的狂人, 他们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又北平侯张仓, 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
【出处】: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 则人必以为恶矣; 小称意, 人亦小怪之; 大称意, 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 下笔令人惭,及示人, 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藏谓之小好; 大惭者, 即必以大好矣。” 【故事】: 韩愈
【出处】: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休曰:‘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故事】: 僧贯休是晚唐的有名诗人,他的诗以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在晚唐诗人中独树一帜。他七岁就出家做和尚,所以人家称他为诗僧、僧贯休。他不为权势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故事】: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很不满的,对力大为王的强权政治,对讲仁讲义的社会舆论,对盗贼泛滥的社
【出处】: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树下。宝取归, 置巾箱中, 食黄花;百余日, 毛羽成, 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 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 君仁爱救拯, 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 曰:‘令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中的故事。司马迁说:“伯夷、叔夷确实是贤人,但经过孔子的宣传,名声就更加高了。孔子怎样宣传伯夷、叔夷的呢?孔子在卫国的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颜 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 【故事】: 这里有一个关于春秋时的故事。有一次,鲁庄公想委孔子于重任,去征
【出处】: 晋·常琚《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故事】: 这是说的汉代司马相如的故事。司马相如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一个人,他自己也自以为才高出众。他被推荐上京城长安去的时候,路过成都县北十里的升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着你废寝忘餐,香消玉减,花开花谢,犹自觉争些;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故事】: 张君瑞和崔莺莺倾心相爱,崔夫人硬逼着他们两人要分离开来,于是就在十里长亭安排筵席,要张君瑞赴
【出处】: 《左传·昭公元年》:“曾夭谓曾阜曰:‘旦及日中,吾知罪矣。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故事】: 鲁国执政的季孙子出兵攻打莒国,占领了郓这个地方。当时以晋楚为首正在虢地开会,要订弭兵之盟,莒就在盟会上告发。楚对晋说:“把鲁
【出处】: 唐·韦应物《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 两宫十里相连廷。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草, 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 香草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 幸遇边尘起。” 【故事】: 这首诗叙写了游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故事】: 曹丕为了稳定帝位, 想把曹植杀掉。有一天, 他以父丧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自序》:“吾于音乐, 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