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故事】: 有一天,孔子发了感叹,说:“我是没有人知道的了。”子贡不理解,就问道:“他们为什么不知道你的心呢?”孔子回答
【出处】: 《左传·昭公十八年》:“周其乱乎! 夫必多有是说, 而后及其大人。大大患失而惑, 又曰: 可以无学, 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 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夫学, 殖也。不学将落, 原氏其亡乎?” 【故事】: 曹平公死了, 鲁国派人去送葬。送葬的
【出处】: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故事】: 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的时候,为了争取民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旧的贵族也实行怀柔政策。在殷商没有彻底灭亡,他自己还没有正式建立王朝的时候,就把蓟这个地方封给了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故事】: 有一次,宋玉见到楚襄王。楚襄王责问他:“你是不是有行为不检点的地方,为什么有人在我面前说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制人, 后则为人所制。” 【故事】: 秦二世元年七月, 陈胜、吴广首先举兵, 原先被秦灭掉的六国后代也乘势争权, 会稽郡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已经起义, 这是灭亡秦朝的好时机,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先下手的就能
【出处】: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狄侵我西鄙, 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 且让之。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 冬日之日也。赵盾, 夏日之日也。” 【故事】: 公元前620年, 狄国侵犯鲁国的西部地区, 鲁文公就向晋国告急。晋国
【出处】: 汉·刘向《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 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 不广河, 蒙耻辱以于世主。非以贪禄篡位, 欲事起天下利, 而除万民之害。” 【故事】: 这里说的是孔子、墨子游说各国的事。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战火不灭, 人民处在水深火热
【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刑丘。” 【故事】: 郑国为了向晋国献媚,出兵攻打蔡国,抓到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又在刑丘这个地方开了个庆祝会,向晋国献功。可是蔡是楚国的属国,楚国当然不能置
【出处】: 汉魏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 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 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 白玉为君堂。” 【故事】: 这首乐府描述了这样一个生活故事: 两个不相识的人, 在路狭的地方相遇了。路太窄, 容不下两辆车子开行, 对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谚曰:‘千金之子, 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天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 万家之侯, 百室之君, 尚忧患贫, 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写到秦汉之间的一些大商人的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 “言未既, 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 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 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 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 可谓勤矣。’”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故事】: 孟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做了一世的事,知道怎么去做,可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子说:万事有当然,有所以然。可有的人做了事,只知道按当然去做,
【出处】: 《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故事】: 子思一心想把祖父孔子的为人之道传给孟子, 所以就写了《中庸》。一开始就讲天命。他说:道在性中, 教才有道。性有喜、怒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上二三》:“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汨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 【故事】: 曾子跟着孔子到了齐国,齐景公聘请为下卿,曾子没有接受。曾子在要离开齐国的时候,晏子为他送行,说:“我
【出处】: 《汉书·贾谊传》:“夫习与正人居之, 不能毋正, 犹生长于楚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 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齐言也。故择其所嗜, 必先受业, 乃得尝之, 择其所乐, 必先有习, 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故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今日中选得官,夫人反行不悦,何也?” 【故事】: 张君瑞科举得中,正是“今朝三品职,昨日一寒儒。”被授任河中府尹,来到崔家,准备与莺莺完聚。见了崔夫人的面,见崔夫人脸色不
【出处】: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故事】: 东汉末期,政局动荡,社会黑暗,这时政权被望族豪强垄断着。对这样的腐朽政治,赵壹表示着极大的愤慨,于是写了《刺世疾邪赋》,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他笔下的社会现实是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务。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 【故事】: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接位, 周成王年幼, 周公受命辅助, 可他的两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制造舆论说周公要夺位, 举兵谋反。周公为尽力辅助周成王, 便不顾兄弟之情, 把
【出处】: 《左传·昭公十六年》:“公至自晋。子服昭伯语季平子曰:‘晋之公室, 其将遂卑矣。君幼弱, 六卿强而奢傲, 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 能无卑乎?’平子曰:‘尔幼, 恶识国?’” 【故事】: 公元前526年, 子服昭伯跟随郑定公从晋国回来,见到季平子,谈论晋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时有火龙者,系洋子江中孽畜,神通广大,知得兰公成道,法教流传,后来子孙必遭歼灭,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领党类,一齐奔出潮头,将兰公宅上团团围住,喊杀连天。” 【故事】: 这里写的是神化了的故事。说是
【出处】: 明 沈榜《宛署杂记·民风·瞎摸鱼》:“群儿牵绳为圆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轮著二儿,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状。一儿手执木鱼,时敲一声,而旋易地以误之。一儿候声往摸,以巧遇夺鱼为胜。” 【故事】: 这是一个儿童游戏:许多小孩子牵起绳来围成一个圆圈,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故事】: 梁惠王在战国诸雄中是强者。孟子有一天去拜
【出处】: 《汉书·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故事】: 汉宣帝时,有个张敞,在他任京兆尹时,与杨恽结为知己之交。后来杨恽犯了罪,张敞受到了牵连。于是,人们都以为张敞的京兆尹当不长了。张敞手下有个小官吏叫絮舜的,竟然不
【出处】: 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故事】: 李成字咸熙, 号营丘, 是五代末、宋初的名画家。他作画, 不但功底深厚, 而且对画又有深刻研究。他读经、史, 能诗、善琴。对画更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画山,能画出峰峦的重叠; 画树, 能画出林
【出处】: 《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咎。” 【故事】: 这里讲了一个生活故事: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整天都在奋勉不息工作和严格要求自己。一天下来了, 到了晚上还是不能有所放松,仍然勉励自己: 要时刻怀着戒惧之心, 就好象有什么危险的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