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 与人语必嬉怡微笑, 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 欲人附己,微忤意者, 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故事】: 唐太宗时有个李义府, 靠奉承拍马, 得到太子李治的赏识。李治当了皇帝, 他也升了官。他在外表
词源·《孟子·离娄上》:“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姓不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故事】: 孟子认为:一个人君应该以仁为准则,以不仁来警鉴自己。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故
【出处】: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三首》之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故事】: 《乐苑》说:《碧玉歌》是宋汝南王写的。他有一个爱妾,名叫碧玉。他对碧玉宠爱得不得了,因此就写了这首乐府来歌咏。诗篇写道:“我在破瓜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昔瞽叟有子曰舜,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故事】: 有一次,曾参因为种瓜误了点事被父亲毒打一顿,被打得跌倒在地好久不省人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岂不是我们来过生日了么?’凤姐儿说:‘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故事】: 贾敬过生日,邢夫人
【出处】: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故事】: 屈原忠心为国,多次向楚王进谏;楚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意见,反而把他逐出朝廷,流放到远地去。屈原受到流放的处罚,三年不能得见楚王,真可说是怨愤满腹
【出处】: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是以达人研道,探赜索微,观天运之符表,考人事之盛衰,辩者驰说,智者应机,谋夫演略,武士奋威,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故事】: 郤正是三国时蜀国人,在后主刘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故事】: 氐族人符坚立国号为秦,他想统一中国,于是倾国之兵,号称百万,向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案》卷十一:“那客人是个憨直的人, 便回话道:‘我们小本经纪, 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须放宽洪大量些, 不该如此小家子相。’” 【故事】: 说的是明朝成化年间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业儒王杰, 在一个暮春天气被二三友拉了去踏青,
【出处】: 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故事】: 《雨霖铃·寒蝉凄切》 叙写的是和相知离别的事。相知要离己而远去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 “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 服而舍之, 度德而处之, 量力而行之, 相时而动, 无累后人, 可谓知礼矣。’” 【故事】: 公元前712年, 郑庄公因为许君不按德、法行事
【出处】: 《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是亲信。” 【故事】: 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霍去病成为骠骑大将军后,为国家立了大功。在领兵征讨匈奴回来时,顺路将霍光带到京城长安。霍去病去世以后,霍光被任为光禄大夫。每当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故事】: 《大明》记叙了周立国的原因和经过。先说天命不是固定的,有了德就可以兴邦。接着说文王、武王以德立国的事。说到周文王这个人,他的特点就是小心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 【故事】: 吴国准备出兵攻打齐国,越国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故事】: 诗人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抒写了和所爱者相见的那一幕的情景:今天我看见的星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张荩乃风流子弟,只晓得三瓦两舍,行奸卖俏,是他的本等,那曾看见官府的威严。” 词由;叙写的是:杭州府有个叫张荩的少年,靠着祖传的家产,不思读书,惯在风月场中卖弄,烟花阵里钻研。有一天,从十官子巷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故事】: 陶渊明在四十一岁那年辞去了彭泽令,回到了家乡。他为什么要辞官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 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 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出处】: 《庄子·养生主》:“古者谓是帝的悬解, 指穷于为薪, 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故事】: 老子死了以后, 有一个人去吊丧, 到遗体前哭了三声就走了。老子的一个学生问他:“你是我老师的朋友吗?”他说:“是的, 所以我就吊丧来了。我这样可不可以了?”
【出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 能言, 于意有不安者, 辄更易之, 时号‘口中雌黄’。” 【故事】: 王衍是西晋大臣, 在晋武帝时, 做过太子舍人及尚书郎等官。在年轻时, 他就喜欢清谈。当官后, 他爱好老、庄, 就经常讲老庄哲学。他能说会道, 真
【出处】: 唐·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光,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故事】: 《烈女操》记叙了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在死了丈夫以后,不为情欲所动的事:丈夫死了,轻薄男子来逗引,她春心丝毫不荡漾。她想的是什么呢?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故事】: 有一次,孔子勉劝他的学生要用力求仁。他说:我没有见欢
【出处】: 《左传·昭公八年》:“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故怨远于其身; 小人之言, 冥而无征, 故怨咎及之。’” 【故事】: 公元前534年在晋国魏榆这个地方, 出了一件怪事, 据说石头会说话。晋国君主听到这个消息,就问师旷:“石头怎么
【出处】: 《孟子·告子上》:“曰:‘耳目之官不思, 而蔽于物, 物交物, 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故事】: 公都子问孟子:“都是一样的人, 为什么有的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赞》:“观其点曳之工, 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凤翥龙回, 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 览之莫识其端, 心慕手追, 此人而已。” 【故事】: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迹后代都视之如至宝。《晋书》作者为他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