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有口吃病,说话不流畅,可是会写文章。他的辞赋写得可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他身体上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 见冀缺耨, 其妻馌之。敬, 相待如宾。” 【故事】: 晋文公在重臣狐毛、狐偃死后,万分悲痛,好象失去了左右手。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就向晋文公推荐郤缺为卿相。他说:“不久前我奉命出使, 路过冀地, 看见郤缺在田
【出处】: 《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恒河水, 三兽俱渡, 兔、马、香象。兔不至底, 浮水而过。马或至底, 或不至底。象则尽底。”《传灯录》:“同在佛所, 闻说一味之法, 然所证有深浅。譬如兔、马、象三兽渡河,兔渡则浮, 马渡及半, 象彻底截流。” 【故事】:
【出处】: 《后汉书·酷吏列传·序: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故事】: 在这篇序里,记载了这样一种普遍的情况:在汉代,豪绅很多,地方又广,因此地位稍高一点的官吏,就很少过问地方上的政事了,这样,地方官吏就成了他管辖地方的土皇帝。他们办
【出处】: 宋·辛敩《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 勋业之盛, 掀天揭地。” 【故事】: 寇准是北宋的名臣, 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通晓《春秋》三传。宋太宗时, 成为太平兴国进士, 任枢密院直学士。真宗时拜为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 来势凶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居官清廉,治军严明。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
【出处】: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逖先吾著鞭。”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 《晋书》:“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 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故事】: 晋代的刘琨,他既有军事才能,又写得一手好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 【故事】: 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徐州,徐州处于危害之中。北海太守孔融约请刘备共救徐州,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他说:‘你这猴子好不晓事,也不看看外面光景!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旧唐书》,那里还有闪情逸志弄这笔墨!’仙猿只得唯唯而退。” 【故事】: 《镜花缘》的作者假托这本书的由来。说是百花仙子洞中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故事】: 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攻破魏、代两地,又继而攻破了赵,俘虏了赵王歇以后,就准备乘这个有利形势,北攻燕,东攻齐。这时,有一个破赵而俘来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对韩信这个打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故事】: 杨彪的儿子杨修被曹操杀掉了。杨修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人,作为父亲当然十分悲痛,因此身体消瘦,精神憔悴。曹操问他为什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 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 乃知圣思究尽下情, 然亦怪陛下不治具本而忧其末也。” 【故事】: 三国时魏氏政权到了魏明帝手里, 已大权旁落, 政事受制于司马氏。但他和蜀国的刘禅不
【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 以败其师, 悔过自责, 疾诖误之臣, 思黄发之言, 名垂于后世。唯陛下观览古戒, 反复参考, 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故事】: 汉哀帝时, 有一年单于不来朝贡, 说是年成不好, 息夫躬就上书, 以“
【出处】: 《战国策·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 结驷千乘, 旌旗蔽天,仰天而笑曰:‘乐矣: 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 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 蓐蝼蚁。又如何得其乐而乐之。’王大
【出处】: 《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 使先知觉后知, 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非予觉之而谁也?” 【故事】: 有一次, 万章问孟子:“有人说, 伊尹能得汤的重用, 是他对汤要求的, 有没有这件事呢?”孟子说:“不对。伊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唐敖道:‘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 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 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 不知何故?’” 【故事】: 《镜花缘》是一部讽刺小说,作者借游历各个奇异的国家, 把社会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揭露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 【故事】: 公元前597年,晋师以荀林父为帅攻楚救郑,郑已降楚,因此准备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到来日我壁间暗藏甲士, 擒住关公, 便插翅也飞不过大江去, 我待要先下手为强。” 【故事】: 这是说的三国时代吴、蜀斗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孙权时刻不忘要收回荆州, 但荆州有关云长守着, 用武力显然不行。孙权先采取
【出处】: 《庄子·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秋天到了, 发了大水, 大河小河都溢了出来, 河伯高兴极了, 感到极为畅
【出处】: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隅, 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故事】: 有一年齐国遇到饥荒, 陈臻对孟子说: 现在全国的人都说你要照以前的老例, 请求齐
【出处】: 《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 年少, 自请治剧, 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故事】: 这是说的《汉书》作者班固的祖父辈的事。班固的祖父辈兄弟三人,老大班伯,老二班斿,老三班穉。这里说的是班伯的事。在汉成帝河平年间,单于来汉朝见,汉成帝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故事】: 楚国的陈相,本来是从陈良学儒家之道,后来就跟农家许行学农。有一次陈相见到孟子,告诉他说:滕国的国君滕文公怎么听了许行的话,怎么和老百姓同耕而食。孟子当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伏承天恩,诏河南敦谕拾遗公。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 争先睹之为快。” 【故事】: 唐代的李渤, 字濬之, 性刚正, 刻志于学, 隐居在少室山。元和初年, 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等竭力推荐, 皇帝下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善属文, 太祖尝试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故事】: 曹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 文思敏捷, 博学多才, 在少年时就崭露出他的才能。有一次, 他父亲曹操看了
【出处】: 汉 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 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 故使然焉, 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 今寡人为君也, 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 是以痛之也,’” 【故事】: 有一次, 禹走出宫殿到监牢里去
【出处】: 《孟子·告子上》:“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故事】: 孟子是主张人性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