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非常德与?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故事】: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樊迟跟随孔子在祷雨台下闲游,问孔子说:“老师,一个人的德行如何才能积得高呢? 一个人内心的隐恶如何才能诊治呢?”一个人心中的迷惑,如何才能识破呢?”孔子赞扬樊迟这三个问题问得好,因为这三桩事都是修身的事。然后回答说:“你先将要做的,只管去做,至于做了有没有效验,且不必计较,这不是积高德行吗?专门功击自己的不好,不去攻击他人的不好,这不是治去了心里的隐恶吗? 因为一时的愤恨,就不顾一切的去拼命,甚至害及父母,这不是心里的不足吗?”樊迟听了心里乐滋滋的,因为他懂得了三点道理,还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意思】: 一时的愤恨。朝: 早晨,形容时间短暂; 忿: 气忿,愤恨。
【古例】: 宋《二程全书·粹言二》:“小人以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尽也。”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五十六回:“今主公若以一时之忿,自相吞噬,(曹) 操必乘虚来攻,国势危矣。”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