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后汉书·酷吏列传·序: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
【故事】:在这篇序里,记载了这样一种普遍的情况:在汉代,豪绅很多,地方又广,因此地位稍高一点的官吏,就很少过问地方上的政事了,这样,地方官吏就成了他管辖地方的土皇帝。他们办事不理会什么法令、刑律,而是强横武断,胡作非为,甚至杀人都是先行了刑再说,把人杀了再奏闻上面。
【意思】: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吏先把犯人处死,然后再向皇帝报告。斩:砍、杀;奏:臣下向皇帝报告。后多用来比喻先果断处理某事,然后向上级报告,或泛指事前不报告,造成既成事实。
【古例】: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圣人差的个带牌走马廉访相公,有势剑铜铡,先斩后奏。”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圣人命俺巡抚江南,勅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厮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指国民党),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