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具本而忧其末也。”
【故事】: 三国时魏氏政权到了魏明帝手里,已大权旁落,政事受制于司马氏。但他和蜀国的刘禅不同,还不是一个糊涂虫,而是一个软弱无用的庸才。在乐安、廉昭提拔以后爱说奉承话,杜恕就上疏魏明帝,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你每有军事就下诏说,有那一个为这事深谋远虑呢?我只有自己反复考虑了。最近你在诏书中又说,要一个人忧公而忘私是不可能的,但是先公后私总是应当做到的。这样说,说明你还是能体察下情的,但这是没有从根本上来考虑问题。如果用人不当,是不能治理好政事的。
【意思】:先要以公事为重,然后再考虑私事,把公事放在私事的前面。
【古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曰:‘卿先公后私,可谓大忠矣。魏齐之仇寡人当为卿报之。来使从卿发落。’范雎谢恩而
退。”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