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法令,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故事】: 西汉前期的吴王刘濞,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大体包括今江苏、浙江两省的大部地
【出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艳歌行》:“语卿且勿眄, 水清石自见。” 【故事】: 传说从前有一家人, 穷得叮当响。为了寻找活路, 兄弟几个只得背井离乡, 在外流浪。有一次,他们住在一个客栈里, 客栈的老板娘见他们衣衫褛烂, 实在可怜, 便起了怜悯之心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 伐万乘之国, 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 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故事】: 战国后期, 齐国乘燕国的内乱发兵去攻打, 获得了全胜。齐宣王为此问孟子说:“有人劝我不可灭了燕国, 有人
【出处】: 《论语·宪问》:“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故事】: 春秋时有个人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有个儿子叫曾元。曾元对父亲不象曾参对父亲那么孝顺,而且思想比较活跃。曾元的思想常常超出儒家学说的范畴。曾参作为父亲,他觉得有教育儿子的
【出处】: 《庄子·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故事】: 古代奴隶起义的领袖盗跖率领九千人的队伍横行天下,无往不胜。这可急坏了为维护奴隶制四处奔走号呼的孔丘。孔丘有个朋友叫柳下季,是盗跖的哥哥。孔丘对柳下季说:“你弟弟为害天下,我愿为你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思贤若渴。” 【故事】: 公元201年, 刘备为曹操所破, 往附荆州牧刘表,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徐庶去见刘备, 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 是卧龙啊,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故事】: 唐代诗人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 (今河南洛阳) 人。贞元九年进士, 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 被贬朗州司马、和州刺史等官职, 在外地二十多年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故事】: 唐元和十年, 大诗人白居易被降职为江州 (州治在今江西九江市)郡司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曰:‘卓逆天无道, 荡覆王室, 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故事】: 公元189年,凉州军阀董卓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倒行逆施,贪暴专横,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很多州郡的长官,都借讨伐董卓为名,乘机扩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齐国出兵占领了燕国,诸侯们都不服气,打算出兵救燕国。齐宣王得知消息,急冲冲地跑去问孟子说:“眼下诸侯们想出兵营救燕国,和我作对,这该怎么
【出处】: 《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如!” 【故事】: 春秋时代, 鲁国的贵族季氏, 有个家臣叫阳虎。阳虎仗势暴虐害民, 横行不法, 匡地的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次, 孔子来到匡地, 老百姓对他怒目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故事】: 孔子主张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政治理想,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到处游说。然而各地诸侯都以为他的理论很不错,
【出处】: 《三国志·魏·高贵乡公记》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 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 谓曰:‘司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故事】: 魏文帝曹丕死后,司马懿掌握了朝政大权。司马懿死后,其子
【出处】: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故事】: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颜渊和子路一道去郊外漫步,三人边行边聊。颜渊说:“天下如果有人采纳我的政治主张,任用我,我就竭尽全力去实现我的政治主张。天
【出处】: 《隋书·赵轨传》:“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奉饯。” 【故事】: 隋朝有个赵轨,官任齐州别驾。赵轨为官清廉,无所取于民。他在齐州四年,上级来考查其政绩,年年都是最佳,是当时著名的循吏。后来,皇上得知赵轨是个好
【出处】: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故事】: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一生倡导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孟子曾任齐宣王的客卿,并周游列国,一生积极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他的
【出处】: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故事】: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年幼时父母俱丧,由嫂嫂抚养成人。他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在文学上,面对六朝以来盛行的浮艳骈丽文风,韩愈极力反对,提
【出处】: 《礼记·檀弓上》: “孔子蚤作, 负手曳杖, 消摇于门, 歌曰:‘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故事】: 孔子, 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其先世是宋国贵族。早年孔子曾任“委史”和“乘田”等职。他一生主要是在鲁国聚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肖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不悦。” 【故事】: 公元前200年,汉丞相肖何主持修建未央宫。肖何把未央宫的规模搞得很大,设有东阙、北阙、前殿、武库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 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 则齐攻其东; 东与齐而不与赵, 则赵攻其北; 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 不亲于楚, 则楚攻其南; 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故事】: 战国时代, 连横派领袖张仪, 摇唇鼓舌游说
【出处】: 《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人叫司马牛。他的哥哥垣魋同他的弟弟子欣、子车闹矛盾,双方都欲置对方于死地。对此,司马牛极为忧愁。可是,
【出处】: 《论语·微子》: “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 ” 【故事】: 有一次, 孔子从楚国到蔡国去。其学生子路掉队落在后面,遇见一个年老的人, 用拐杖挑着竹器过来。子路问他说:“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我看你四体懒惰,连五谷都
【出处】: 《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故事】: 秦始皇死后,本应由公子扶苏继承王位,因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可是,朝廷重臣李斯和赵高却串通一气,假传圣旨,赐长子扶苏自杀,拥立不继位的次子胡亥为秦二始。秦二始胡亥,
【出处】: 《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故事】: 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后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庸的道理,唯有君子能坚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故事】: 公元前203年,刘邦派韩信率领四十万大军围歼楚军。韩信布置了十面埋伏,把项羽包围
【出处】: 《论语·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故事】: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棘子成。有一天,棘子成和孔子的学生子贡在一块聊天。当他们谈到如何才象一个君子时,棘子成说道:“君子只要品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