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故事】: 春秋时的阳货是季氏的权臣。有一天, 阳货问孔子说:“为何世上有的人慈善, 而有的人凶狠呢?”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从娘胎里出来, 天性原本都是慈善的, 只是后来受坏习气的侵蚀,
pian wa, xia wu cha zhen zhi di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故事】: 夜半三更,寺内讲经堂里依然灯火通明。几个老和尚还在兴致勃勃地讲经说法,毫无倦意。其中有位夹山和尚问道:“究竟怎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故事】: 春秋时,
【出处】: 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事】: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因力主抗金被免职, 回到老家山阴 (今浙江绍兴) 镜湖旁闲居了五年。在公元1167年里的春社这天,陆游到镜湖附近的山西村去游访。这里农民的热情好客, 特别是
【出处】: 《论语·阳货》:“(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故事】: 阳货要想见孔子,孔子因他是季氏的权臣,不愿见他。阳货就想了个办法,给孔子赠送小猪,料想孔子接受了礼物,一定会前来道谢,那就可以见到他了。孔子明白阳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得好, 叫做 “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 那猴儿自然害怕。” 【故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只经过训练会耍戏的猴子, 特别机灵, 一听到锣鼓声就跳舞演戏, 玩耍各种引人发笑的游戏。可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故事】: 春秋鲁襄公时, 鲁国有个元老叫季文子, 官拜大夫。季文子一向为人慎重, 说话做事素来谨慎,因此,处理事务比较稳重。正因为如此,季文子从鲁文公到鲁宣公、鲁成公、直至鲁襄公,一直担任大夫的官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故事】: 春秋时代, 梁惠王刚当上晋国国君,国事很不顺利。东面被齐国打败,长子阵亡;西面割地七百里,向秦国求和;南面又受了楚国的侮辱。他要报仇雪耻,可又不知怎么
【出处】: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 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 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 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故事】: 春秋时有个人叫子夏。有一次, 他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在卫国逗留期
【出处】: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 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 屏除异己, 时有‘三马同槽’三目。” 【故事】: 三国时魏国正始年以后, 魏文章曹丕一死, 曹魏王朝的大权实际上已落到了野心家司马懿父子手里。司马懿伙同其子司马师、司马昭, 为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一下子消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接着又乘胜将赵国的都城
【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又,《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故事】: 古代的圣人都很注重实践,事事亲身去体验。那么, 他们如何去亲身体验呢?《礼记·中庸》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鲁哀公常问孔
【出处】: 《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 上不能匡主, 下亡以益民, 皆尸位素餐。” 【故事】: 西汉元帝时, 鲁地 (今山东省)有个叫朱云的人,他容貌魁伟,身材高大, 勇力过人, 不但好行侠义, 而且为人正直, 很有谋略, 受到当地各界的称誉, 但是, 这样的人却
【出处】: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耕的田中有段露出地面的枯树根。一次,有一只兔子奔跑过来,撞在枯树根上,碰断了脖颈死去了。这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 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故事】: 汉武帝时,朝廷有两位大臣,一个是魏其侯窦婴, 一个是武安侯田蚡, 都是皇亲国戚。有一次魏其侯窦婴与他的好朋友将军灌夫去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故事】: 贾谊是西汉洛阳(现河南洛阳市)人。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太中大夫,并拟提拔为公卿。后来被谪为长
【出处】: 《论语·乡党》:“不多食。”朱熹注:“适可而止, 无贪心也。” 【故事】: 孔子的饮食是很有节制的。有一次, 朋友请他吃饭,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 有羊肉、牛肉、猪肉、鸡肉及各式素菜。不仅菜肴丰盛,还有自制的酒,因为孔子不饮买来的酒。吃饭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故事】: 梁惠王听了孟子关于仁政的一番议论,便说:“我现在已经明白,愿意继续接受你的指教。”孟子接着说:“请问拿木杖或利刀杀人有区别吗。
【出处】: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 【故事】: 孔子所说的饭米,舂得越精越好,是不厌过精的;所吃的肉丝切得越细越好,是不厌过细的。如果饭没煮熟或变了味,腐败的鱼肉,孔子都不吃的。即使没腐烂,颜色、味道不好的也不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 手不释卷。” 【故事】: 三国时, 吴国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 但缺少文才。孙权见吕蒙年轻有为, 就劝他多读点书, 增长知识。吕蒙心想: 念书是文人的事, 跟我们
【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曰:‘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故事】: 汉文帝后元六年, 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驻军霸上; 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驻军棘门; 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 驻军
【出处】: 《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故事】: 庄周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他主张“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就是放弃斗争,逃避现实,这是他世界观消极的一面。他憎恨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合理社会,不满统治
【出处】: 《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事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荠, 则臣视君如寇仇。’” 【故事】: 有一次,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把臣看作亲如手足, 那么,臣子就把君当作心腹之交。君把臣
【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与我老彭。’” 【出处】: 传说商朝有个姓彭的老头儿, 对古代的经书很有研究, 时常用浅易的语言把经书上所说的道理明白地解释给人听。有一次, 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世界上最大的道理, 都写在 《
【出处】: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耳诉然乐而忘天下。” 【故事】: 桃应是孟子的学生。有一次,桃应问孟子说:“假使舜做了帝王,皋陶做了执法官,舜的父亲瞽瞍犯了杀人罪,那该如何处置呢?”孟子说:“自然应该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