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故事】: 孟子的政治主张
【出处】: 《礼记·杂记下》: “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 【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 子贡去观看年底群众的祭祀活动。回来后, 子贡兴致勃勃地问老师说:“那些人可高兴了, 喝得醉熏熏的, 又是叫,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故事】: 传说孔子有子弟三千,脾性、风度各不相同。有的过于纯朴老实,有的过于文乎文乎。针对这一情况,有一次孔子在上课时说:“一个人朴实过于文采,不免有粗野之嫌;文采过于朴实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故事】: 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当初是一位平民百姓,生活贫寒;行为放纵不检,无人敢推荐他出去做官;又不会做生意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白食,人们都很厌恶他。他有个朋友
【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故事】: 春秋时代,郑是弱小的国家,地处晋、楚两大强国之间。晋、楚都想把郑变为自己的附属国,因而,两大强国产生了矛盾。晋灵公是为了称霸诸侯,在郑国附近大会小国,制造声势。郑
【出处】: 《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故事】: 孟子是个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人们有疑难问题都去向他请教,他又乐于解疑答难。一天,有个人又来向孟子讨教说:“夏桀和商纣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郑京、栎实杀曼伯, 宋萧、亳实杀子游, 齐渠丘实杀无知, 卫蒲、戚实出献出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 尾大不掉, 君所知也。” 【故事】: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问大臣申无宇说:“国家有了大的城邑,到底是好事还是坏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 【故事】: 滕文公想懂得一些治理国家的道理,用来维持自已的统治。于是,他便去向孟子请教。孟子是这样开导他的:你要想维持自己的政权,就要想方没法缓和国内的矛盾。缓和的方法很多,其中治国者常
【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 绸缪牖户。今女下民, 或最侮予?” 【故事】: 西周时豳 (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之间) 这个地方, 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童话寓言故事:有一只善良而勤劳的雌鸟,为抚育儿女辛勤操劳,累得肉减骨消。日子过
【出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只老虎正在密林中觅食,忽然遇到一个人,便猛扑过去,张开血盆大口将那人咬死。老虎不仅饱餐了一顿,还不许那人的灵魂离去,并进一步提出,要想离去,非得再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 【故事】: 公元前580年, 秦穆公一面与晋厉公在令狐订立了盟约, 一面又鼓动狄、楚去攻打晋国。对此,晋厉公极为恼火, 便派吕相前往秦国谈判绝交。在谈判桌上, 吕相当面指责秦穆公反复无常、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欲引兵之赵, 孙子曰:‘……今梁赵相攻,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老弱罢 (疲) 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 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 与齐战于桂陵, 大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天上天下, 惟我独尊。” 【故事】: 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 传说他一出生就极为奇特。奇在不仅能立会走、能说会道, 而且智力超群。他刚从右肋生出落地后, 不哭不叫也不闹, 而是叉开双脚稳稳地立在地上, 一手指天, 一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侍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故事】: 楚灵王一直想得到九鼎作为镇国之宝。公元前530年,有一次楚灵王外出打猎,住在乾谿行宫。楚灵王问大臣子革说:“过去我们祖上熊铎和齐、卫、晋、鲁四国共同服事周天子
【出处】: 《宋史·杨时传》:“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则事去矣。” 【故事】: 宋徽宗是个昏庸的皇帝。在金兵南侵,国难临头之际,他还征调大批民工到江南来搬运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去修造宫殿。他根本不把抗金大事放在心上,随意派了个无能的童贯去作元帅,领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春,曹操率兵出斜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 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 南阮贫。七月七日, 北阮盛晒衣, 皆纱罗锦绮; 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帷于中庭。人或怪之, 答曰:‘未能免俗, 聊复尔耳!’” 【故事】: 晋朝时代的阮咸、阮籍都是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先与楚国结盟,后又跟晋国通好。对此,楚庄王极为不满,于是于公元前597年,亲率大军讨伐郑国。因楚强郑弱,楚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郑都
【出处】: 《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故事】: 伊尹是商汤的贤相。人们对伊尹的传说很多。有一次, 万章问老师孟子说:“世上有这样的传说:伊尹当上商汤的相国, 是他自己要求到的。伊尹用宰割了的食物, 烹调好了,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故事】: 孟子是春秋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身怀治国之道。一天,学生陈代劝孟子说:“老师一直不肯去见诸侯,我看似
【出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 祝曰:‘自天下四方一皆入吾网。’汤曰:‘嘻, 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 左; 欲右,右。不用命, 乃入吾网。” 【故事】: 上古时候, 传说商汤有一次外出野游, 看见有个人四面张着网在捕鸟。捕鸟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故事】: 战国时的楚襄王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谏襄王说:“如此下去, 国家就有覆亡的危险。”楚襄王气愤地骂道:“你老糊涂了, 竟然这样诅咒楚国, 扰乱人心。”于
【出处】: 《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叹。” 【故事】: 秋天水涨的时候,无数小溪的水都汇集于大河,大河被灌满了,一片汪洋,景色十分美丽。这时河
【出处】: 《论语·微子》:“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故事】: 孔子为了求官做,周游列国。有一次到了楚国, 一个名叫接舆的人歌唱着讽刺他, 说:“凤凰啊, 凤凰, 你真是生不逢时。过去你求官做是错了, 已不可挽救, 但今后还来得及补救。算了吧
【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卫危于累卵。” 【故事】: 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要造一座九层高台。由于工程浩大, 弄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一意孤行, 禁止大臣劝谏, 下了一道命令说:“如有敢来规劝者, 立即斩首示众。”有个叫荀息的人得知此事, 上
【出处】: 《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 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张, 他胸怀做官为政的志向。一次, 子张问老师说:“怎样就可以做官为政了呢?”孔子回答道:“具备五条优点,屏弃四条缺点, 就可以做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