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辞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 【故事】: 赵咨是东汉灵帝时德高望重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 危言危行; 邦无道, 危行言孙。’” 【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议论为人的问题: 有的说, 做人就要敢于讲公正话, 做公正事; 有的说, 我最可恨那种人云亦云, 惯于谀美奉承的人。孔子听了他们的议论, 笑着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故事】: 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在行军途中,因天气闷热,兵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很想喝水,但又找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故事】: 刘备死后, 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统一天下, 复兴汉室。为此, 他倾注全力北伐曹操。出征之前, 他上书劝刘禅保持蜀中政治清明, 使他能专心北伐而无后顾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事】: 战国时代, 有个人叫春景,崇尚纵横之术。有一次他去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回答说:“不是。”春景觉得奇怿,就反问孟子说:“他们
【出处】: 《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赞,因结忘年交。” 【故事】: 南朝时有个神童名叫何逊。何逊八岁时便能赋诗,二十岁就考中了秀才。当时的南乡郡有个大学问家叫范云,读了何逊的文章,极为赞赏,虽则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故事】: 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称光武帝。但豪强各据一方,四分五裂,并未统一,最大的豪强是在成都称王的公孙述。当时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便派马援去拜访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 【故事】: 西汉末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纷纷起来反对王莽的新朝。汉朝宗室的刘玄、刘秀也起兵反对王莽。在河南昆阳一战,刘秀大败王莽的军队。起义军攻克长安,杀了王莽,拥刘玄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废了汉少帝,立汉献帝,自任国相,操纵朝政。司徒王充定下了连环计,铲除了董卓。王允的连环计是这样的:王允曾收歌女貂蝉为义女,那貂蝉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 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 若之何杀之?” 【故事】: 春秋时代, 晋国有个将军名叫荀林父。有一次, 他带兵攻打赵国吃了败仗, 晋景公为此要处他死刑。当时有个大臣觉得这样做不妥当, 就对景公说: “林
【出处】: 《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故事】: 娄师德的弟弟将要去代州赴任。临行前,娄师德担心他与人理论是非,丢官惹祸,于是告诫说:“凡事要多加忍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故事】: 春秋时代晋献公有五个儿子,由于他宠爱骊姬,便打算立骊姬之子奚安为太子。但是他早已立了申生为太子,一
【出处】: 《三国志·魏志·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 不若举州以附曹公, 曹公必重德将军; 长亭福祚,垂之后嗣, 此万全之策也。” 【故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两军相持不下。袁绍派人向刘表求援。刘表企图保存实力, 坐山观虎斗。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故事】: 蒯通原为燕国人,后游于齐,故又说他是齐国人。他听说韩信握有重权,便想说服韩信背叛刘邦,建立第三股势力,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主意定后,他便化装成一个看相的去见韩信。蒯通见到韩信后说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故事】: 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了一块和氏璧,便写信给赵王说他愿“以十五城易璧”。当时秦强而赵弱,赵王不知该怎么办。他想把宝玉给秦
【出处】: 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 剜却心头肉。” 【故事】: 唐代有个人名叫聂夷中,曾任陕西华阴县尉。他由于出身清贫,为官不得意,于是专攻文学,成了晚唐诗人。他同情农民,因而他的诗作大部分描写了农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痛苦生活。有一次,聂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二十余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合抵御曹军的进攻。开始,曹军小有失利,退据江北,与孙、刘隔江对峙。吴国都督周瑜
【出处】: 《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故事】: 春秋时卫国的卫懿公是个仙鹤迷。他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饲养仙鹤,供其赏玩,而对国家大事却全然不顾。在他出游时,竟然让仙鹤乘坐华丽的马车,臣民对此颇为不满。后来,北部狄族人入侵,出征将士都不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 乃颖脱而出, 非特其未见而已。” 【故事】: 战国时代, 秦国兵困赵都邯郸, 形势十分危急。赵惠文王派相国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赵胜接受任务后, 决定在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
【出处】: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故事】: 伯夷是古代有名的贤士,孟子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次,孟子与他的学生万章交谈,当谈到伯夷时,孟子大发感慨说:“伯夷真了不起。他眼睛不看坏东西, 耳朵不听恶声音, 非理想的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 及惧而变, 将与人易……张脉偾兴, 外强中干, 进退不可, 周旋不能, 君必悔之。” 【故事】: 春秋时代,秦国出兵攻打晋国, 晋国接二连三吃败仗。当秦军深入晋国的阵地时, 晋惠公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郑国出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故事】: 唐玄宗执政的后期, 是唐王朝由兴盛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当时, 北方的契丹人时降时叛, 经常南下骚扰, 弄得东北边疆战事不休, 人民不得安居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朱熹注:‘推己及物’。” 【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 他虚心好学, 胸有大志, 常常考虑立身行事的问题。有一次,子贡问老师说:“有那一句话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故事】: 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物。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对发展生产,加强水陆交通,巩固国防都起
【出处】: 《宋史·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故事】: 公元1131—1162年间,岳飞招集黄河河北河东地区的英雄豪杰,建成岳家军,高举抗金大旗,誓要收复失地。岳家军所到之处,百姓顶盆焚香在路旁欢迎,推车挑担为他们送来粮
【出处】: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 而无所用其巧。” 【故事】: 传说从前有个人名叫朱泙漫,性情有些古怪, 华而不实。他听说有个杀龙能手支离益本领高强, 便去跟他学习屠龙之技。朱泙漫投师后, 或与支离益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