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曰:‘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故事】: 汉文帝后元六年, 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驻军霸上; 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驻军棘门; 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 驻军
【出处】: 《晋书·宣帝纪》:“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故事】: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忠心耿耿地扶助刘禅继位。为
【出处】: 《论语·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故事】: 春秋时代的等级制度是很分明的。就拿舞蹈来说吧, 那时候称八人舞为一佾,只有大子才能用“八佾”这种大型舞蹈, 诸侯只能用“六佾”的中型舞蹈, 而大夫只准用“
【出处】: 《孟子·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事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荠, 则臣视君如寇仇。’” 【故事】: 有一次,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把臣看作亲如手足, 那么,臣子就把君当作心腹之交。君把臣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故事】: 春秋时代,鲁哀公很瞧不起一个名叫孟武伯的大臣。此人言而无话,说话不算数,常常是今天说的信,明天便不认帐。有一次,哀公设宴请客,满朝文武大臣都来赴宴。哀公有个宠信的大臣
【出处】: 《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故事】: 庄周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他主张“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就是放弃斗争,逃避现实,这是他世界观消极的一面。他憎恨当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合理社会,不满统治
【出处】: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耳诉然乐而忘天下。” 【故事】: 桃应是孟子的学生。有一次,桃应问孟子说:“假使舜做了帝王,皋陶做了执法官,舜的父亲瞽瞍犯了杀人罪,那该如何处置呢?”孟子说:“自然应该依法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食其肉而寝其皮矣。” 【故事】: 战国时代, 晋国有个大将叫州绰。在一次齐晋交战中, 州绰一仗就生俘了齐国的两位勇士殖绰和郭最。后来, 州绰背离晋国投奔了齐国。州绰来到齐国不久, 齐庄公打算封一批勇士, 殖绰、郭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一心想灭掉吴国和蜀国,一统天下。有一天,晋武帝召集文武大臣,商量讨伐吴国的大事。大臣们有的认为吴国国力强大,且经营了多年,不易一下子打败它,还是谨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故事】: 有一天,公孙丑来拜访孟子,两人谈起了如何治理天下的大事。公孙丑问道:“先生以为齐国能否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当今之时
【出处】: 《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 礼也。’” 【故事】: 孟子有个学生叫万章。有一次, 万章问孟子说:“有的人不肯去见诸侯, 这是因何道理呢?”孟子说:“住在国都里的人叫市井
【出处】: 《太平御览》 卷五十一引《阐子》: “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 归而藏之, 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 缇巾十袭。” 【故事】: 古时候,宋国有个愚蠢的人,在梧台的东边拾到一块燕石。这种石头因产于燕山而名燕。燕
【出处】: 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故事】: 汉朝末年的建安年间,庐江(汉郡名,在今安徽省潜山县一带)府有个小吏名叫焦仲卿,娶了刘家的姑娘兰芝为妻。仲卿夫妻相亲相爱,仲卿每天去府里做事,兰芝在
【出处】: 《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 一曰反逆, 二曰大逆, 三曰叛, 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 八曰不孝, 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故事】: 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在这长达二千多
【出处】: 《孟子·娄离上》:“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故事】: 有一次,孟子见他的学生聚在一块争论不休,他悄悄地坐在一边细听,原来这班学生在争论对谦恭、俭省的看法。有的说,
【出处】: 《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 【故事】: 春秋时的子禽, 姓陈名元;子贡姓端木名赐, 他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太恭敬谦逊了,其实仲尼有什么胜过你的呢?”子贡说:“君子评论人物, 一句话说得得
【出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 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 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 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张昌龄, 生吞
【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尝闻语曰:‘峣峣者易缺, 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 和者必寡;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故事】: 东汉顺帝时有个黄琼, 此人名望很高, 许多大臣都举荐他入朝做官。其中有个大臣叫李固,素来敬慕黄琼, 也写信劝他说:“我曾经听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故事】: 公元前25年夏,汉光武帝刘秀把屠刀指向农民起义军。第二年春天,赤眉军首领樊崇因军粮短缺,不得不率领几十万人马撤离长安,向西挺进,后又挥师东进。刘秀看到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代,他就是举世公认的杰出人才。当时的人们都说: 孔子的脑袋天生的聪明, 他从娘胎里生来就是一个天下万事万物
【出处】: 《史记·蒙恬列传》:“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故事】: 秦始皇有两个宠信的大臣: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秦始皇驾崩后,其幼子胡亥即位。由于胡亥年幼无知,不辨忠奸,听信了李斯、赵高的谗言,将蒙毅赐死。蒙毅接到胡亥赐死的圣旨后,仍以国事为重,流
【出处】: 《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指怀帝、愍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故事】: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国君苻坚穷兵黩武,致使国力由强而衰。公元385年,前秦受后燕、后秦进攻,国都被围,城内无粮,竟发生了人吃人的惨事。苻
【出处】: 《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 上不能匡主, 下亡以益民, 皆尸位素餐。” 【故事】: 西汉元帝时, 鲁地 (今山东省)有个叫朱云的人,他容貌魁伟,身材高大, 勇力过人, 不但好行侠义, 而且为人正直, 很有谋略, 受到当地各界的称誉, 但是, 这样的人却
【出处】: 《论语·阳货》:“(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故事】: 阳货要想见孔子,孔子因他是季氏的权臣,不愿见他。阳货就想了个办法,给孔子赠送小猪,料想孔子接受了礼物,一定会前来道谢,那就可以见到他了。孔子明白阳
【出处】: 《汉书·高帝纪上》:“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故事】: 公元前205年,刘邦乘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之机,挥师出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决攻占了洛阳。有一天,新城县的三老董公拦住刘邦,对项羽的无仁无义哭诉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