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故事】: 宋国的臣子戴不胜去问孟子,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的君王变好。孟子回答他说:“你想使你的君王变好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他希望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找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扰乱他,如果这样的话,即使每天打他,逼着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让他到临淄的庄街和狱街去住上几年,他天天听到的是齐语,说的也是齐语,楚语自然也就忘掉了;这时再强迫他说楚国话,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所以孟子认为: 要使宋王变好,就必须使君王左右的人都是好人,否则是不行的。
【意思】: 一个人教导,很多人捣乱。傅: 教导; 咻: 喧闹。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干扰就大。
【古例】: 清·《续孽海花》 第三十九回:“挑拨离间,无奇不有,一傅众咻,孤立者终究吃亏。”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古人有言,终归无效。: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