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 绸缪牖户。今女下民, 或最侮予?” 【故事】: 西周时豳 (今陕西旬邑和彬县之间) 这个地方, 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童话寓言故事:有一只善良而勤劳的雌鸟,为抚育儿女辛勤操劳,累得肉减骨消。日子过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 【故事】: 滕文公想懂得一些治理国家的道理,用来维持自已的统治。于是,他便去向孟子请教。孟子是这样开导他的:你要想维持自己的政权,就要想方没法缓和国内的矛盾。缓和的方法很多,其中治国者常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郑京、栎实杀曼伯, 宋萧、亳实杀子游, 齐渠丘实杀无知, 卫蒲、戚实出献出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 尾大不掉, 君所知也。” 【故事】: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问大臣申无宇说:“国家有了大的城邑,到底是好事还是坏
【出处】: 《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故事】: 孟子是个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人们有疑难问题都去向他请教,他又乐于解疑答难。一天,有个人又来向孟子讨教说:“夏桀和商纣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
【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故事】: 春秋时代,郑是弱小的国家,地处晋、楚两大强国之间。晋、楚都想把郑变为自己的附属国,因而,两大强国产生了矛盾。晋灵公是为了称霸诸侯,在郑国附近大会小国,制造声势。郑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故事】: 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当初是一位平民百姓,生活贫寒;行为放纵不检,无人敢推荐他出去做官;又不会做生意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白食,人们都很厌恶他。他有个朋友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故事】: 传说孔子有子弟三千,脾性、风度各不相同。有的过于纯朴老实,有的过于文乎文乎。针对这一情况,有一次孔子在上课时说:“一个人朴实过于文采,不免有粗野之嫌;文采过于朴实
【出处】: 《礼记·杂记下》: “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 【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 子贡去观看年底群众的祭祀活动。回来后, 子贡兴致勃勃地问老师说:“那些人可高兴了, 喝得醉熏熏的, 又是叫,
【出处】: 《论语·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故事】: 孟子的政治主张
【出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事】: 孔子经常和他的学生交谈如何学习和为师的道理。一次, 有个学生问孔子说:“学习以什么为贵?怎样的人就具备当老师的条件了?”孔子回答说:“求学之人, 要把学过的东西, 时时加以温习, 在温习
【出处】: 《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故事】: 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俩经常在一起谈论老师的德行。有一天,在交谈中,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国家,肯定能听到那个国
【出处】: 《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一天,有个人来向子夏请教,那人说:“我无意中犯了错误,自己也知道错了,就是没有勇气承认,我想悄悄的改正掉,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请先生赐教。”子夏开导他说:“犯了错误并不可怕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故事】: 战国时的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大臣, 一是大将廉颇,一是相国蔺相如。因为有这一文一武大臣,连强秦也不敢小觑赵国。可是,这两位大臣却闹起了矛盾。事情是这样的:蔺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肃宗代宗, 德祖顺考, 以勤以容, 大慝适去, 稂莠不薅, 相臣将臣, 文恬武嬉, 习熟见闻, 以为当然。” 【故事】: 唐代元和十年正月, 彰义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唐帝国, 韩愈随宰相裴度去平定叛乱。叛乱平复后,韩愈受唐宪宗的诏命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贰而执之, 服而舍之, 德莫厚焉, 刑莫威焉。服者怀德, 贰者威刑, 此一役也, 秦可以霸。” 【故事】: 公元前645年, 秦晋发生战争, 晋惠公战败被俘。十月, 晋国的大臣阴饴甥在秦的都城拜见了秦穆公。穆公问道:“晋国内部对
【出处】: 《论语·公治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 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 为人谦虚, 有自知之明。有一次, 他与老师在一起闲聊。当他俩聊到颜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 “寡人卧不安席, 食不甘味, 心摇摇如悬旌, 而无所终
【出处】: 汉·张衡《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故事】: 汉代,吴郡有个才子名叫张纯,此人年纪轻轻就以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而闻名四方。有一次,张纯去拜见镇江将军朱据。朱据久闻张纯大名,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故事】: 唐代有个人名叫陈中立,渴望得到一条成就学问的终南捷径,于是给大文豪韩愈写了封信讨教。韩愈回信说:“你急于求成,却不从有学问的人那里听取教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故事】: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侵占了蔡国,尔后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人去责问齐桓公说:“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边境从无纠纷。想不到你会出兵来
【出处】: 《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情好绸缪, 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起舞。” 【故事】: 晋代有个人名叫祖逖, 祖逖有个朋友叫刘琨。他俩自幼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长大了又一同在司州作主簿。在
【出处】: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曰:‘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故事】: 在上古经文中有一句关于“新民”的话,人们都说这句话是孔子独创的。孔子的学生曾子,引用古训,释解说明这句话,不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人名叫阳货,是季氏的权臣。孔子本不愿结识阳货,但因他是季氏的红人,不得不与其往来。有一次,孔子与阳货一同闲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弇按剑曰:‘……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故事】: 西汉末年,刘玄击败王莽后称帝。耿弇跟随父亲耿况前去投奔了刘玄。过了不多久,王郎、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 则邻国之民, 仰之若父母矣。……如此, 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在社会观方面他主张王道政治。他认为: 对士, 要尊重那些有道德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故事】: 孔子看到有些人吃饱了饭,成天不干事,感到如此虚度年华,实在令人惋惜。有一次,在上课时,他对此大发感慨,说:“一个人吃饱了饭,一天到晚不用心思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