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废了汉少帝,立汉献帝,自任国相,操纵朝政。司徒王充定下了连环计,铲除了董卓。王允的连环计是这样的:王允曾收歌女貂蝉为义女,那貂蝉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 ” 【故事】: 西汉末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纷纷起来反对王莽的新朝。汉朝宗室的刘玄、刘秀也起兵反对王莽。在河南昆阳一战,刘秀大败王莽的军队。起义军攻克长安,杀了王莽,拥刘玄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故事】: 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称光武帝。但豪强各据一方,四分五裂,并未统一,最大的豪强是在成都称王的公孙述。当时自称西州上将军的隗嚣便派马援去拜访
【出处】: 《南史·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赞,因结忘年交。” 【故事】: 南朝时有个神童名叫何逊。何逊八岁时便能赋诗,二十岁就考中了秀才。当时的南乡郡有个大学问家叫范云,读了何逊的文章,极为赞赏,虽则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事】: 战国时代, 有个人叫春景,崇尚纵横之术。有一次他去问孟子:“公孙衍和张仪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回答说:“不是。”春景觉得奇怿,就反问孟子说:“他们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故事】: 刘备死后, 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统一天下, 复兴汉室。为此, 他倾注全力北伐曹操。出征之前, 他上书劝刘禅保持蜀中政治清明, 使他能专心北伐而无后顾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故事】: 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在行军途中,因天气闷热,兵士们个个口干舌燥,很想喝水,但又找
【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 危言危行; 邦无道, 危行言孙。’” 【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在议论为人的问题: 有的说, 做人就要敢于讲公正话, 做公正事; 有的说, 我最可恨那种人云亦云, 惯于谀美奉承的人。孔子听了他们的议论, 笑着说:“
【出处】: 《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辞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 【故事】: 赵咨是东汉灵帝时德高望重
【出处】: 《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 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张, 他胸怀做官为政的志向。一次, 子张问老师说:“怎样就可以做官为政了呢?”孔子回答道:“具备五条优点,屏弃四条缺点, 就可以做官行
【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卫危于累卵。” 【故事】: 春秋时代,晋灵公贪图享乐,要造一座九层高台。由于工程浩大, 弄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一意孤行, 禁止大臣劝谏, 下了一道命令说:“如有敢来规劝者, 立即斩首示众。”有个叫荀息的人得知此事, 上
【出处】: 《论语·微子》:“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故事】: 孔子为了求官做,周游列国。有一次到了楚国, 一个名叫接舆的人歌唱着讽刺他, 说:“凤凰啊, 凤凰, 你真是生不逢时。过去你求官做是错了, 已不可挽救, 但今后还来得及补救。算了吧
【出处】: 《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叹。” 【故事】: 秋天水涨的时候,无数小溪的水都汇集于大河,大河被灌满了,一片汪洋,景色十分美丽。这时河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 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故事】: 战国时的楚襄王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谏襄王说:“如此下去, 国家就有覆亡的危险。”楚襄王气愤地骂道:“你老糊涂了, 竟然这样诅咒楚国, 扰乱人心。”于
【出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 祝曰:‘自天下四方一皆入吾网。’汤曰:‘嘻, 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 左; 欲右,右。不用命, 乃入吾网。” 【故事】: 上古时候, 传说商汤有一次外出野游, 看见有个人四面张着网在捕鸟。捕鸟人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故事】: 孟子是春秋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身怀治国之道。一天,学生陈代劝孟子说:“老师一直不肯去见诸侯,我看似
【出处】: 《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故事】: 伊尹是商汤的贤相。人们对伊尹的传说很多。有一次, 万章问老师孟子说:“世上有这样的传说:伊尹当上商汤的相国, 是他自己要求到的。伊尹用宰割了的食物, 烹调好了,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先与楚国结盟,后又跟晋国通好。对此,楚庄王极为不满,于是于公元前597年,亲率大军讨伐郑国。因楚强郑弱,楚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郑都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 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 南阮贫。七月七日, 北阮盛晒衣, 皆纱罗锦绮; 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帷于中庭。人或怪之, 答曰:‘未能免俗, 聊复尔耳!’” 【故事】: 晋朝时代的阮咸、阮籍都是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春,曹操率兵出斜
【出处】: 《宋史·杨时传》:“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则事去矣。” 【故事】: 宋徽宗是个昏庸的皇帝。在金兵南侵,国难临头之际,他还征调大批民工到江南来搬运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去修造宫殿。他根本不把抗金大事放在心上,随意派了个无能的童贯去作元帅,领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侍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故事】: 楚灵王一直想得到九鼎作为镇国之宝。公元前530年,有一次楚灵王外出打猎,住在乾谿行宫。楚灵王问大臣子革说:“过去我们祖上熊铎和齐、卫、晋、鲁四国共同服事周天子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天上天下, 惟我独尊。” 【故事】: 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 传说他一出生就极为奇特。奇在不仅能立会走、能说会道, 而且智力超群。他刚从右肋生出落地后, 不哭不叫也不闹, 而是叉开双脚稳稳地立在地上, 一手指天, 一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忌欲引兵之赵, 孙子曰:‘……今梁赵相攻,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老弱罢 (疲) 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 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 与齐战于桂陵, 大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 【故事】: 公元前580年, 秦穆公一面与晋厉公在令狐订立了盟约, 一面又鼓动狄、楚去攻打晋国。对此,晋厉公极为恼火, 便派吕相前往秦国谈判绝交。在谈判桌上, 吕相当面指责秦穆公反复无常、
【出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只老虎正在密林中觅食,忽然遇到一个人,便猛扑过去,张开血盆大口将那人咬死。老虎不仅饱餐了一顿,还不许那人的灵魂离去,并进一步提出,要想离去,非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