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故事】:孟子是个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人们有疑难问题都去向他请教,他又乐于解疑答难。一天,有个人又来向孟子讨教说:“夏桀和商纣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孟子笑笑回答道:“因为桀与纣残暴无道,失去了民心。要取得天下,就要获得民心; 要想得民心,就得多做顺民心的事。桀与纣做事不得民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这就是他们失去天下的原因。”那人接着又问道:“那么商汤、武王又怎么能得到天下的呢?”孟子说:“老百姓归顺有仁德的人,商汤、武王施行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民心所向是他们取得天下的原因。其中的道理,就象水向低处流,兽向旷野奔一样。因此,把鱼驱赶到深池的是水獭,把鸟赶到森林的是鹞鹰,把百姓驱赶给汤武的是桀纣。”那人听到这里豁然开朗,明白了仁者可以得天下的道理。
【意思】: 把鱼儿赶入深池,把鸟儿赶入森林。渊: 深池; 丛: 树林。原比喻对老百姓凶残而使自己失去了人民。现比喻把团结的对象都赶到敌对的方面去。
【古例】: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国家平时患无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为渊驱鱼,为丛驱爵(雀)。”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 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