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出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故事】: 公元前531年,楚灵王问大臣申无宇说:“国家有了大的城邑,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申无宇用一系列历史事实来说明弊端,告诫楚灵王注意防范。申无宇说:“当年,郑庄公把京邑封给他的弟弟共叔段,曾经遭成很大的威胁; 郑厉公杀死曼伯,占据了栎,而终于推翻了郑昭公而取得君位。宋万杀死宋闵公立子游为君,群臣依仗萧、毫两大城邑反攻,最后赶走了宋万,杀掉了子游。无知自立为齐君,也因大臣雍廪占有渠丘而被杀死。卫国的大臣甯殖、孙林父以蒲、戚为根据地,最后赶走了国君卫献公。由此可见,国家有大的封邑是一大祸患。树梢太重树必定会折断,尾巴大了是不易摇动的。这个道理大王是清楚的。”当时,楚国灭了蔡国,楚灵王本想把他的弟弟封为蔡公,听了申无宇的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意思】: 尾巴过大是不易摇动的。掉: 摇动。比喻下属的势力过分强大,难以控制。现也用以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亦作“尾大难掉”。
【古例】: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唐·柳宗元《封建论》:“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诸侯之上耳! 得非诸侯之强盛,末大不掉之咎欤?”清·李汝珍《续孽海花》第五○回:“他真办成了,恐怕尾大不掉,我们节制不了他。”
如果觉得五四文学网内容还不错,欢迎将五四文学网网站推荐给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