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应响景。’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 曰:‘几矣, 鸡虽鸣者, 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出处】: 《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其急也。” 【故事】: 传说上古时代,后稷善于耕种,为唐尧当政的“农师”,稷小时候就喜爱农事,常把野生的麦、谷、大豆、高梁等种子收集起来种在田里。成人后, 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于是高材疾足先得焉。桀之狗吠尧, 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故事】: 汉朝末年, 刘邦手下将领韩信打败齐王田广后,他怕韩信有变,封为齐王。这时韩信部下的谋士蒯通劝他脱离刘邦, 先与霸王联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 《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 广忠益也。” 【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军师和丞相。《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是他给同僚和部下的一封公开信,全文大意是:“在政府里参与政事的,必须人人踊跃提意见,使工作
【出处】: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 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 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 不信其盟, 而信子之言, 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 不敢问故, 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 是义之也。由弗能。
【出处】: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故事】: 公元前627年,秦晋之间爆发了一次大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殽之战”,秦军失败得很惨,主帅孟明仍受到秦穆公的重用;过了一年
【出处】: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故事】: 孔子的学生冉有、子路, 在鲁国执政大夫季孙那里当家臣。季孙要讨伐颛臾这个地方,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裴松之注引《会稽曲录》:“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 【故事】: 这是说的三国时吴主孙权母亲的故事,说她富有智略权术。在孙策继孙坚占
【出处】: 《后汉书·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故事】: 刘宽是后汉时华阴人,在汉桓帝时,拜为尚书令,后调任南阳太守。他主持三个郡的政事,总是以宽恕待人,态度极为温和,处事以仁慈为本,确实是封建时代为老百姓所赞誉的父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故事】: 这里说的是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的故事。楚平王弃子夺媳,又听信费无极,杀死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奢的弟弟伍员,借吴兵来报父仇。伍子胥在
【出处】: 《汉书·晁错传》:“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俛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 【故事】: 晁错被汉文帝拜为太子家令,以其善论能辩而被太子家称为智囊。这时,匈奴强大起来,经常出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 资用泛绝, 去秦而归。羸滕履蹻,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故事】: 战国时,苏秦起初自以为学得了一点本领,就到秦国去游说,劝说秦惠王采纳他的连横之说,以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晋御其上,戎亢其下, 秦师不复, 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 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故事】: 公元前559年,晋国在郑国向这个地方会集诸侯。在开会期间,晋国的执政大夫范宣子把姜戎的国君驹支抓起来, 审问
【出处】: 《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 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徐答云:‘小儿辈遂破贼。’既罢, 还内, 过户限, 心甚喜, 不觉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如此。” 【故事】: 历史上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晋以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史记·张仪传》:“臣闻之, 积羽沉舟, 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故事】: 战国时期,周王权日衰,诸侯争霸天下,游说之士应运而生,分为“合纵”“连横”两派,前者主张弱国联合抗击强秦,后者主
【出处】: 《尸子·君洽》:“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晋书·牵秀传》:自谓居司直之任, 当能激浊扬清,处鼓鞞之间, 必建将帅之勋。” 【故事】: 西晋时, 有个文人牵秀, 年轻时能说会道, 有点才气, 得到权贵们的提拔, 官居司空从事中郎。可是他爱说大话,
【出处】: 《汉书·高帝纪上》:“信对曰‘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吏卒皆山北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故事】: 秦末项羽在攻下咸阳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建都在南郑。刘邦到了南郑,他的部下大多数是山北人,都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左传·昭公四年》: “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 天或者欲逞其心, 以厚其毒而降之罚, 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 不可与争。’” 【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闻见录》:“僧熟视若水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 徐曰: 急流中勇退人也。’” 【故事】: 宋朝有个叫钱若水的人, 自幼聪明, 接受力强。一天, 他在华山上遇到了道士陈希夷, 两人谈得很投机。陈
【出处】: 宋刘攽《刘贡父诗话》:“王丞相好嘲谑尝曰:老欲依僧。客对曰:急则抱佛。丞相曰: ‘投老欲依僧’是古诗。客曰:‘急则抱佛脚’亦是俗谚。” 【故事】: 宋代丞相王安石既有学问又很幽默。有一天, 王安石和几个客人在一起闲谈,偶然说到了佛事。王安
【出处】: 《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蹩。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故事】: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咸丘蒙问孟
【出处】: 晋·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故事】: 晋武帝下了诏书, 要李密出来做官。李密不愿做官, 可下面的官吏却要他快快上任。李密这样描述官吏逼他上任就职的情况: 诏书上的言词是很急切而
【出处】: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故事】: “春秋时,齐襄公曾会同宋、鲁、陈、蔡四国攻卫国,连周庄公救卫,也被打败。襄公怕周王兴师问罪,就派连称为大将,管至父为副将,前往蔡丘防守。连、管两将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故事】: 国子先生教学生要勤奋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学业再高又有什么用呢?用国子先生本身的事例来说明。他说:“
【出处】: 汉刘歆《西京杂志》卷一:“武帝时, 西域献吉光裘, 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故事】: 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西域各部族向汉称臣, 每年都来汉朝朝见、献贡。在汉武帝天汉三年这一年, 西域有一个国王, 献给汉武帝一件珍奇的衣服, 叫做“
【出处】: 《后汉书·陈蕃传》:“又前山阳太守翟超, 东海相黄浮, 奉公不桡, 疾恶如仇。” 【故事】: 后汉的陈蕃, 有一次上书,谈到翟超、黄浮这两个人。这两人都是后汉的忠直之士, 刚直不阿的官吏。翟超对汉安帝的任用外戚,极力上书进谏, 引起所有宠臣既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