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国策·秦四》:“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魏, 而有累世之怨矣。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 百世矣。” 【故事】: 秦昭王采取亲魏伐楚的策略时, 楚国的黄歇因为善于辞令, 被楚襄王派到秦国去。黄歇对秦昭王说:“现在最强大的就是秦和楚。你现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故事】: 赵惠文王死后,由赵孝成王继位。秦攻赵守,相距于长平。赵孝成王开始派廉颇帅兵,采取
【出处】: 《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故事】: 公元前720年,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庄姜长得美丽,但不生孩子。后卫庄公又在陈国娶妻,名叫厉妫,生个儿子叫孝伯,早死。厉妫的妹妹名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他作为自
【出处】: 《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 已而请其罪。服子曰:‘公之客独有三罪: 望我而笑,是狎也; 谈语而不称师, 是信也;交浅而言深, 是乱也。’客曰: ‘不然。夫望而笑, 是和也; 言而不称师, 是庸说也; 交浅而言深, 是忠也。’” 【故事】: 战
【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故事】: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鉴于夏商灭亡的教训,大封诸侯,以为这样亲贤俱封,周王朝基业就可稳定。因诸侯之间利害关系, 常常你争我夺, 连年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国相孟尝君门下有个食客冯谖。他自告奋勇地为孟尝君到封邑薛地收债,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债收完,买些什么回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毋猱猱升木, 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故事】: 西周末期, 政治腐败, 社会也就混乱。一个方面就表现在宗族由相亲而相怨, 兄弟之间由相近而相运了。这个根子还在周室。上梁不正下梁歪, 王室的兄弟之间, 为了取
【出处】: 《晋书·王濬传》:“卿旋旆之日, 角巾私第, 口不言平吴之事。” 【故事】: 王濬是晋初弘农人, 在三国统一于晋的事业中, 他为司马氏立下了很大功劳。在任益州刺史时,奉命伐吴。从蜀地沿长江而下讨伐吴国, 不是靠陆战, 而是靠水战。于是王濬便大造
【出处】: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 矜民人之众, 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兵骄者灭。” 【故事】: 公元前68年, 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 将免刑罪人送到渠犁一带去屯田, 广积粮食,准备攻击西北边境的车师国。秋收时节, 郑吉带兵出击车师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故事】: 这是叙述柳子厚少年时代的情况。柳宗元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华来,当时就有人
【出处】: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完边事, 当角巾东路,归故里, 为容棺之墟。’” 【故事】: 羊祜是晋初南城人, 晋武帝时任尚书左仆射。灭掉蜀国以后,坐镇襄阳, 都督荆州军事。他向晋武帝建议, 利用有利时机灭掉吴国,使国家统一。晋武帝认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 曰 :‘天祸卫国, 君臣不协, 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 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 谁守社稷? 不有行者, 谁扦牧圉? 不协之故, 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 【故事】: 公元前632年, 晋国向卫
【出处】: 《庄子·天地》:“内支楹于柴栅,外重缴,睆睆然在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故事】: 有一次,门无鬼与赤张满稽两个人观看了武王的军队,就谈论了起来。赤张满稽说:“治理天下要顺乎人们的心愿,不能使
【出处】: 《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韩非子·说林》:“《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 【故事】: 春秋末期的晋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是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他们都是卿大夫职位,各自都拥有武装军
【出处】: 《汉书·霍光传》:“今论功而请宾, 曲突徙薪亡恩泽, 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故事】: 古时候, 有户人家建了一栋新房子, 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 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的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的
【出处】: 《论语·微之》:“子曰:‘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 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 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 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 无可无不可。” 【故事】: 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古代几个逸民的故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却说孔明欲斩云长, 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 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 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 容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 【故事】: 蜀、吴联合在赤壁一战, 打败了曹操。诸葛亮分派关云长去守华容道,
【出处】: 《庄子·则阳》:“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筦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故事】: 魏莹和田侯牟订了盟约,田侯牟背约了,魏莹就派人去刺杀田
【出处】: 《南史·江淹传》:“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深怀中得五色彩笔一以援之。尔后为诗绝无句,时人谓之才
【出处】: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三:“今日虽不成这桩亲事,日后还要将机就机, 报答他的大恩。” 【故事】: 传说唐代有个读书人柳毅,有一天路过泾河, 看见一个少女在放羊, 神色非常凄楚。谈起来, 才知道是洞庭龙王的女儿, 嫁给泾河龙王的儿子为妻。夫家对
【出处】: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事】: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有一年,秋
【出处】: 《诗经·大雅·荡》:“文王曰咨, 咨女殷商。人亦有言,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 【故事】: 这是诗人运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揭示周厉王暴虐而必然使周朝走向灭死。对周厉王的暴虐,诗人不是直接明说, 而是借托
【出处】: 《汉书·鲍宣传》:“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非天意也。” 【故事】: 汉哀帝时, 他的祖母和成帝的母亲,都要册封尊号,同时还要对她们娘家的人封官赐爵。丞相孔光等认为不好这样做, 结果受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看官有所不知,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故事】: 说的是一个名叫萧颖士的人,性子严急得很,仆人有一句话不投他的心意,就立刻暴躁如雷起来;稍微有点儿差误,他就一把把奴仆揪翻在地,随手拿个东西
【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廿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 ‘渐入佳境。’” 【故事】: 晋朝的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今江苏无锡人,擅长人物画。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为现代画家所推崇。因为他艺术造诣高深,而且博学多才,性情豪放,言谈风趣,因
【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 见义不为, 无勇也。” 【故事】: 有一次, 孔子谈到祭鬼神的事。他说:“如果不是自己的祖先,是不应该祭奠的; 去祭奠了, 那就是对鬼神讨好;遇到应该尽的义务,就要尽力去做;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懦夫, 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