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故事】: 梁惠王的国家,因地处中原,四面受敌, 他感到国势日衰, 很不好办。正值这时, 孟子前往见他。他问孟子说:“魏国的强大, 过去
【出处】: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今东方皆以表收, 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故事】: 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 各据一方。曹操在山东兖州一带打败吕布后实力增强。当时靠兖州的徐州, 地势险要, 物产丰富, 曹操想占领它。可是徐州的守将陶谦是位有威望的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 与垂棘之壁, 假道于虞以伐虢。” 【故事】: 公元658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去借路,准备攻打虢国。荀息献计说:“如果把美玉、良马送给虞国公, 他一定会借路的。”晋献公同意这个计策, 就派荀息带着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少有大志, 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知名,举孝廉, 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 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外出留客, 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 下为二发, 卖得斛米。” 【故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 “已, 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明日, 又约之。女厉色不顾而去。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 则冷语冰人。” 【故事】: 这是讲的一个侠女的故事。有一个侠女,父亲死在仇人手里,她带着老
【出处】: 唐·杜甫《彭衙行》:“小留同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故事】: 在安史之乱中潼关失守的时候,诗人杜甫从白水县带着家小向北逃难,路过彭衙,得到孙宰的殷切招待。诗人说:“我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故事】: 这是韩愈教导学生要专心学习、求得真才实学的事。韩愈任国子监时,有的学生说:学了有什么用?学得再好,学问再多,朝廷不用你,也是枉然。
【出处】: 《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故事】: 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派人到赵国见赵孝成王,说韩国原打算将上党地区十七个城市划给西方的秦国管辖,但当地吏民都不同意,希望划给东方的赵国管辖,看赵国同意接收否。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故事】: 唐代时,乌重胤任河阳节度使,要求大家向他推荐人才。有人
【出处】: 《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故事】: 扬雄是汉代的一位知名学者,不但精于辞赋,而且在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的《方言》也是我们研究古代语言的重
【出处】: 《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八引《晋书》: “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 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故事】: 王羲之是晋代的大书法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个书法和王羲之齐名的人,就是庾翼。庾翼一直走在仕途上,初拜陶侃大
【出处】: 《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故事】: 冉有、子路为季氏要讨伐颛臾这件事, 去请孔子。孔子回答说: 不能这么做。
【出处】: 《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江式,字法安,北魏时候的陈留人,他从小对世传的家学就很专心攻读。他家的家学是什么呢?是篆隶书法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赵世兄他目前虽说是新中举, 总是我们斯文一脉, 将来昌明圣教, 继往开来, 舍我其谁? 当仁不让。小子勉乎哉, 小子勉乎哉!” 【故事】: 这是王乡绅对王孝廉说的话,这话是在这样情况下说的: 赵老头儿因为孙子中了
【出处】: 《战国策·楚四》:“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腑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音,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出处】: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故事】: 南齐时代有个张融,从小很有才名,成年后个性奇特,举止与众不同。他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精神清彻,走起路来翘身仰首,意态万千,引来不少人围观,而他满不在乎,我行我素。张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故事】: 宋朝范仲淹任相时,陈州地方大早三年,一片饥荒。范仲淹奏过皇上,决定派人去陈州开仓粜米,刘衙内保举自己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去。钦定的
【出处】: 《宣和书谱·叙论》:“(帝王)不出九重深密之地, 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 岂家至喻户晓也战。” 【故事】: 汉朝人编撰的 《烈女传》 里有如此的一篇: 有个名叫梁姑姊的女子, 一天, 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个小孩和她自己的两个小孩, 都在屋里
【出处】: 《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庭远,人才难以自见。” 【故事】: 施师点是宋代的名臣。他是江西上饶人,十岁时就精通六经。他不仅博学多才,尤其能识才、用才。他在担任参知政事时,把发现人才作为他工作的一项重要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故事】: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代的大画家,他的人物画有传神之妙。有一次,他为
【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故事】: 汉武帝即位后, 不少大臣常以当初吴楚七王反朝廷为戒, 劝武帝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公元前142年, 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靖王刘胜、济川王刘明来朝, 武帝命置酒奏乐宴请他们。刘胜听到
【出处】: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既往不咎。” 【故事】: 春秋时, 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我, 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时用松树, 商朝时用柏树, 到了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 就是让老百姓看到后就害怕。
【出处】: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 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故事】: 西汉景帝时, 蜀郡成都赋家司马相如,在京都长安为武骑常侍,他并不乐意这个职务, 而景帝不爱好辞赋, 仍让他做这个侍从武官。后来喜爱文人学士的皇族梁孝王进京
【出处】: 宋·赵令畤《侯鲭录》八:“范尧夫丞相尝教子弟云:“文正公有言:‘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故事】: 范纯仁字尧夫,是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在皇祐年间中了进士,但在父亲死了以后才出来做官,从襄阳知县一直做到文殿大学士。这中间因反对王安石
词:《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 而相告:‘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故事】: 一天齐国的臣子庄暴见孟子,说:“齐宣王召见我,告诉我他爱好音乐,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他还问我:爱好音乐到底好不好呢?”孟子说:“齐宣
【出处】: 《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 而子独留努力, 疾风知劲草。’” 【故事】: 西汉末年, 有个叫王霸的人。刘秀起兵反抗王莽, 部队经过颖阳时, 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 请求入伍, 刘秀欢迎他们参加。从此王霸忠心耿耿, 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