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檀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 ” 【故事】: 有一次,宋元君打算画一幅自己的肖象画,把很多画象的人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故事】: 隋朝时,吏部侍郎薛道衡,喜好游历名胜古迹。一次,他去钟山游览,只见群峰峥嵘,众山叠岩,虎踞龙盘,气势雄伟。薛道衡观了山,赏了景,又去古寺参观。当
【出处】: 晋·石崇《金谷诗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 【故事】: 这是说的晋代石崇一班人在一起饮酒赋诗的事。元康六年,石崇以太仆射的身份出为使持节,监督
【出处】: 元·汤垕《画鉴·唐画》:“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成一法。” 【故事】: 说的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李思训的故事。唐高宗时,李思训为江都令,武则天临朝后,弃官潜匿。李思训的书画造诣很深,他工书法,尤擅山水树石,笔力道劲。他好乌湍濑潺、云
【出处】: 《东观汉记·寇恂传》:“恂在颍川,郡中政理,贼不入境。征入为金吾,颍川盗贼群起。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 【故事】: 寇恂是东汉时的名臣。他跟随刘秀打天下。在他奉命治理颍川时,政绩显著。这时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对曰:‘臣请籍前箸为大王筹之。’” 【故事】: 公元前203年,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地方,刘邦非常恐惧。为了削弱楚王项羽的势力,刘邦找郦食其商量对策。郦食其说:“从前汤伐桀,封他的后人于杞;武王伐纣,封他的后人于宋;而
【出处】: 《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中到卫国时,卫国的仪邑,有个封人,就是掌管典守封疆的官,要求见一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三十四:“静观道:‘敢是你与他们业根未断么?’闻人生道:‘我专心为你,岂复有他恋?只要做得没个痕迹,如金蝉脱壳方妙。” 【故事】: 闻人生和静观两个人商量脱身之计,脱身要脱得干干净净。静观是杭州翠浮庵的尼姑。有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十:“若卵生金翅鸟, 飞下海中, 以翅搏水, 水即两披。’ 【故事】: 这是说的一个神话故事。有一种鸟, 叫做金翅鸟, 它飞行在虚空之中, 也住在虚空之中。它的眼睛是非敏锐的, 可以看到大海龙王的宫殿, 它的眼睛又是清净的,
【出处】: 《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 美而绝, 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正宴于楼上, 介士到门, 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故事】: 石崇有一妓妾, 姓梁, 名叫绿珠美丽绝顶。据说石崇是
【出处】: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 所以一耳。” 【故事】: 我国古代, 分别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乐器, 称八音。军队里用的乐器一般以金 (铜) 制的打击乐和革制的各种鼓为主。古代行军作战, 都离不开“金”和“鼓”。命令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故事】: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扫平齐地后,自称齐王。楚王项羽对齐地归汉心中十分不安,于是派武涉去劝说韩信“反汉与楚连和,以便三分天下王之”,韩信拒绝了
【出处】: 汉·苏武《诗四首·二》:“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 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 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设, 去去从此辞。” 【故事】: 汉武帝天汉元年, 苏武以中郎将的身分出使匈奴。这时, 匈奴已强盛起来,对汉朝不是俯首贴耳,而是要和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命其子魏颗以妾殉葬。颗不从命而嫁妾。后颗与秦力士杜回战,见一老人结草使回仆地,遂获之。颗夜梦老人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
【出处】: 《汉书·匈奴传赞》:“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此不合当时之言也。若不置质,空约和亲,是袭孝文既往之悔,而长匈奴无已之诈也。” 【故事】: 匈奴一直是汉代的边患,历朝都有人提出制服匈奴的
【出处】: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说, 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故事】: 这里说了小说的由来。班固列举了当时《伊尹说》第十五家, 一千三百八十篇所
【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 “君实 (司马光) 脚踏实地人也。” 【故事】: 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是个治学非常严谨的人。他在其他史学家的协助下, 用十九年时间写出了《资治通鉴》, 这是一部我国古代编年史巨著。据说这部洋洋数百卷著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 而结驷连骑, 排藜藿入穷阎, 过谢原宪。” 【故事】: 孔子的学生原宪, 在孔子死后, 他决心不再出仕。后来他隐居卫国。恰巧这时子贡在卫国当相国, 显赫一时。子贡听到老同学原宪在卫国隐居, 便率众前去拜访,“
【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故事】: 田单是齐国的名将,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名誉很高。貂勃却表示很厌恶,说:“安平君,小人也!”田单知道了,特地备酒招待他,并且问他:“我什么地方得罪过你,因此惹你生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对曰:‘秦之钢绝而维弛,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 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故事】: 韩信为齐王时, 楚汉相争胜负已略见眉目的时刻, 蒯通来劝说他自立为王, 要他不要深信刘邦,要接受文种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节外生枝。” 【故事】: 元·杨显之在杂剧《潇湘雨》中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妇女张翠鸾路远迢迢, 去找她当县令的丈夫崔甸士, 不料崔甸士已经另娶新妇, 张翠鸾到了县衙门口, 衙役不让她进去
【出处】: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词由。古时候,齐国有一次大荒年。有个名叫黔敖的人,大发善心,在大路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故事】: 南唐“高僧”法眼,是中国佛教史上称为“法眼宗”的始祖。住金陵清凉寺。当时
【出处】: 《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已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故事】: 有一次,万章问孟子:“听人家说:伊尹所以能当上汤的宰相,是因为他宰割牛羊并且烹调好了进献给汤,汤就把他找了去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而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 “雍季曰:‘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故事】: 春秋时候, 晋、楚争霸, 在公元633年发生了楚晋城濮之战。晋文公问狐偃:“楚众我寡, 怎样才能打胜仗呢?”狐偃答道: “礼不厌美, 战不厌诈, 你用‘诈’好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