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脱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 【故事】: 这是张耳、陈余劝武臣自立为王的话。陈涉在蕲地发难讨秦,引兵攻下了陈这个地方。陈地的人
【出处】: 《国语·齐语》:“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故事】: 春秋时,齐桓公夺得了君位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管仲从鲁国迎回来。第一次见面,就请教管仲,怎么治国。
【出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信,将信将疑。” 【故事】: 唐玄宗时封建统治集团对内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外不断发动战争,公元77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有个叫李华的人,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安禄山攻陷长
【出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公爱其才, 而不责之。” 【故事】: 这是曹操爱才的一个故事。广陵的陈琳, 是“建安七子”之一,文章写得很好。陈琳原是何进的主簿, 何进失败后他避难到冀州。冀州是袁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故事】: 枚乘在汉景帝时,在吴王濞那里做官,职务是郎中。吴王濞准备谋反时,枚乘就劝他不能做这种事。吴王濞早有野心,当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 《将苑·应机》:“夫必胜之术, 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 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 童子持戟以追之; 蜂虿发毒,壮夫徬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故事】: 《将苑》是诸葛亮写的一部军事
【出处】: 宋·朱嘉辑 《二程全书·遗书七》:“明道 (程颢) 年十六七时,好田猎。在田野间见田猎者, 不觉有喜心。” 【故事】: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在宋神宗时, 曾当过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来辞官, 在洛阳讲学十余年, 弟子有“如坐春风”之喻。程颢
【出处】: 《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今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 【故事】: 王莽篡夺刘氏的汉朝改权后,各地就起来反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过道台不得头脑。只得回家。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故事】: 清政府派了钦差到浙江查办事情,因为浙江的刘中丞被三个御史一连告了三状。可是,清政
【出处】: 《汉书·樊滕灌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者也。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 【故事】: 刘邦死后,吕氏擅权,她吕家的人掌握各大部门的大权,眼看吕氏就要取代刘氏政权。刘邦
【出处】: 《庄子·齐物论》:“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 见卵而求时夜, 见弹而求鹗炙。’” 【故事】: 古代有一个叫瞿鹊子的人,向长梧子请教一个问题:“圣人不做具体的事, 一不就利, 二不违害,三不喜求, 四不缘道, 对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故事】: 有一次,子路请孔子说说什么样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故事】: 孔子经常给他的学生讲怎样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遇到一个有道德品性优美的人,就要向他学习, 想自己能有他那样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是轻视他而离开, 而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故事】: 楚国有个大臣庄辛,他看到国内官员的荒淫享乐,不理政事,就对楚襄王说:“你心爱的臣子州侯、夏侯、耶陵君、寿陵君等一味荒淫享乐,奢侈,不理政事,如处理不妥,必然要遭
【出处】: 《周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故事】: 《系辞》是周文王写的卦辞,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周文王号召诸侯共同讨伐纣王的檄文。纣王暴虐无道,既失天命,也失民心,如果不推翻纣王,那就既违天命,也违人心。周文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 新进少年者。专厉强壮蜂气, 见事风生, 无所回避, 率多果敢之计, 莫为持难。广汉终以此败。” 【故事】: 赵广汉是一个办事得力的人, 如他在汉宣帝时任京兆尹, 可以使京城的盗贼绝迹, 当时有人说: 从汉朝
【出处】: 宋·洪迈 《夷坚三志己》 卷二:“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 【故事】: 传说魏元忠没有做大官的时候, 家境不甚富余。一天丫头正在煮饭, 忽然来了个老猿为他看火。她很惊异, 赶快去告诉魏元忠。元忠镇静如常地说:“老猿知道我没有什么仆人, 所以来帮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故事】: 有一次,子路请教孔子:什么样的
【出处】: 《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舜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 【故事】: 这是说的舜思慕尧的故事。传说中说尧是古代的圣明之君,说尧能按天帝的意志教化民众。所以在尧的时代天下太平,兴旺繁荣。尧是古代最理想的帝王。尧在临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是你两日因独自在家,勾搭上了人;又见家中好生不济,无心存耐;又见了十五贯钱, 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 劫了钱; 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故事】: 有一个叫刘贵的人, 他丈人赍助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故事】: 楚国联合曹、卫两国进犯宋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立即出兵,一气攻下曹、卫两国。楚成王看到两个盟国被攻下,并且晋又与齐、秦两国
【出处】: 《尚书大传》卷二:“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十曰:‘当以人为祷。’汤乃翦爪断发,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 。” 【故事】: 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古代人把他和尧、舜、禹并列为圣明君主。夏桀极为暴虐,汤顺乎人民群众的意愿,推翻了他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故事】: 赵惠文王时,得到了楚的国宝和氏璧。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很想得到这件宝物,于是就派人送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情愿用秦国的十五个城
【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话, 却巴山夜雨时。” 【故事】: 这里写的是一个旅人接到妻子的信后, 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妻子来信问: 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啊! 可现在是, 巴山夜雨, 绵绵密密,淅淅
【出处】: 《汉书·刑法志》 : “当斩右止, 及杀人先自告, 及吏坐受赇枉法, 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 已论命复有笞罪者, 皆弃市。” 【故事】: 汉孝文帝时,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书建议, 使刑法更加完备起来。这两个人怎么给孝文帝提这个建议的呢? 原来这
【出处】: 东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 兼也; 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 ‘人主何为而明, 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故事】: 有一次, 唐太宗同宰相魏征在一起谈论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