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自夏四月围起,直至冬十一月,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故事】: 楚灵王凭着强大的国势和兵力,灭了陈国以后,即兴兵而伐蔡。蔡侯中计被杀,楚兵攻城甚急。刚接
【出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西门行》:“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坐愁怫郁,当复待来兹。” 【故事】: 这首汉乐府反映了如何对待人生,不要以愁郁度过一生,而是有乐就要享受。诗篇写道:我走出西门,走一步说一句。今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 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故事】: 这是说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卿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栾氏和范氏,都是晋国的六大公卿之一, 两姓虽有姻缘关系, 在政治上的分岐却不能因此而消除, 相反却被政治斗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故事】: 刘邦取得了天下以后,就把他的父亲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故事】: 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以后,一过就是三年,没能和楚怀王见一面。屈原想不通:自己对楚王竭尽了忠心,然而楚王就是听小人的谗
【出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鸡鸣而起, 孳孳为善者, 舜之徒也; 鸡鸣而起, 孳孳为利者, 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 无他, 利与善之间也。” 【故事】: 有一次, 孟子谈到善恶的不同, 只在于一转念间。他说:“有那么两个人, 都是鸡一叫就起身, 勤
【出处】: 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故事】: 公元776年,唐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 再次来到夔州, 继续他那“漂泊西南天
【出处】: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故事】: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更加衰落了。朝廷中过的腐败奢侈的生活,不但没有得到收敛,相反更加严重起来。这样,统治阶级就变本加厉地征收赋税,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故事】: 晋代的王敦,字处仲,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拜为附马都尉。元帝渡江东迁,王敦同从兄王导协力
【出处】: 宋·王谠 《唐语林卷一·政事上》:“高祖时, 严甘罗,武功人,剽劫, 为吏所拘。上谓曰:‘汝何为作贼?’ 对曰:‘饥寒交迫, 所以为盗。’” 【故事】: 隋末政治腐败, 盗火烽起,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武功地方有一个人叫严甘罗, 因为抢劫而被当地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旧唐书·李靖传:“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故事】: 唐初,北方边境的东突厥屡犯边境,抢掠财物,威胁唐王朝的安全。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和李勣率兵十
【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 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 积兵甲宜阳城西, 与熊耳山齐。” 【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 国内大乱。琅琊人樊崇在莒县起义, 为免与王莽的军队相混, 将士都用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备礼哭泣。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故事】: 西晋的王戎,在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且王者之不作, 未有疏于时者也, 民之憔悴于虐政, 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 渴者易为饮。” 【故事】: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他的老师:“你要是在齐国执政, 能做出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来吗?”孟子回答说: “我不
【出处】: 《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 囚孟尝君, 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 ……入秦献之昭王, 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 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 以秦宫臧中,
【出处】: 《魏书·宗室晖传》:“再迁侍中,领右卫将军,虽无补益,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故事】: 北魏时的宗室晖,被提升做了侍中这个官,对宗室晖来说,虽然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五·丹霞天然禅师》:“丹霞天然禅师访庞居士, 至门首相见, 师乃曰:‘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故事】: 有一天, 丹霞天然禅师去拜访庞居士, 到了他的门前, 就和庞居士见面了, 可他偏偏还要问一句: “居士在不在
【出处】: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故事】: 传说晋朝太元年间 (公元376—396), 湖南武陵郡境内有一个打鱼人, 有一天, 他划着船
【出处】: 《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春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初丹杨刁玄使蜀, 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以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故事】: 三国时吴国孙权的孙子孙皓继位的时候, 蜀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 日为之反三舍。” 【故事】: 鲁阳公,也叫鲁阳文子,是春秋时候楚国的一位贵族。他的封地在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所以人称鲁阳公。他在与别国的交往中,与邻近的韩国结下了怨仇。有一次,双
【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故事】: 宋朝时文学家周敦颐以护疾而忌医的事作比喻,说明当今一些人有了过错却不愿听别人的劝告。而那种掩盖病情、拒绝就医的故事最早见于《韩非子·喻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出则不知所如往。” 【故事】: 天汉三年 (公元前98年),司马迁为了李陵出征匈奴, 由于缺少支援被逼投降一事, 说了几句公道话, 被不可一世的汉武帝革职下狱, 并受到了宫刑的惩罚。
【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隰(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枚。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故事】: 汉孝景帝即位不久,御史大夫晁错劝告皇上削去吴王濞的封地,他说:“从前汉高帝(刘邦)初定天下,皇族的力量弱,于是大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 【故事】: 话说王熙风的丈夫贾琏,一大早就骑马上总理内庭都检点太监裘世安家来打听事务,不遇而回。又见王熙风还睡在床
【出处】: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故事】: 我国春秋末期儒家的创始人孔丘(即孔子),他不仅是位政治家,而且是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上, 他注重“学”和“思”的结合, 认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
【出处】: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此奔也, 其曰‘如’, 何也?讳莫如深, 深则隐。” 【故事】: 春秋时, 鲁国庄公在谁继承自己任国君的问题上有偏心。他自已想让爱妃生的儿子般继任, 他弟弟叔牙推荐了兄长庆父继任……庄公死后, 继承国君的矛盾公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