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故事】: 道教的信徒认为,一个人如果吃了经过多年修炼的金丹,就能换去凡人(普通人)的胎骨,成了仙人。后来
【出处】: 晋·陆机《辩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故事】: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兵南下,荆州的刘琮不战而降,于是,曹操兵威大振,威胁着东吴。当时,刘备驻在夏口,派诸葛亮联络东吴,共同抗击曹操。孙权手下许多文臣武将,十分害怕曹操
词源。《后汉书·盂敏传》。“(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向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 【故事】: 后汉有个人姓孟名敏字叔达,他性格爽朗,气度豁达。有一度,他客居在山西的太原。一天,他扛着炊具外出,走着走着一不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故事】: 有一次, 梁惠王请教孟子如何搞好政治, 孟子就说:“请问拿木仗杀人和拿刀杀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淮南王谋反, 惮黯, 曰:‘好直谏, 守节死义, 难惑以非。至如说丕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 【故事】: 西汉武帝时,有个人叫汲黯。他先任东海太守,继为主爵都尉。汲黯对武帝常常直言切谏,武帝既尊敬他,又有点怕他。汲黯为
【出处】: 《诗经·幽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故事】: 孟子周游列国,总没有人用他。后来,得知梁惠王四方求贤的消息,孟子便赶来见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不怕辛苦, 千里迢迢赶来见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一犬吠声。’” 【故事】: 一只狗偶然“汪汪”一叫,许多狗听到了,就会“汪汪汪汪”地一起乱叫起来。这第一只狗,也许果真看见了些什么可疑的人或其他东西,所以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而别的那些狗,却往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 不能顾蟾蜍。” 【故事】: 韩愈为勉励他的儿子韩符用功读书, 作诗说: 有两家人家, 各生一子。这两个孩子在幼儿时代,容貌很相象, 一样活泼可爱; 稍大后, 也常在一起玩耍, 如同一块儿游着的小鱼似的, 简直
【出处】: 《汉书·西域传》:“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 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赢也。’” 【故事】: 汉朝时, 西域 (今新疆) 的龟兹国国王绛定, 于元康元年到京都长安来朝贺。住了将近一年, 给了许多东西送他回国。以后他又多次来汉朝贺。他对汉吏服装和汉宫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弱肉强食,战争不断。公元前六五六年春,齐桓公率领中原部分诸侯的联合部队侵略蔡国,把蔡国
【出处】: 《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 卜之, 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 【故事】: 西周时,周文王打算组织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出发之前,他慎重其事地请占卜的人算了一卦。卦词上是这样说的: 此次出去打猎猎获的不是龙也不是
【出处】: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 (无志) 为洛阳令, 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 我之丰、沛, 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 可分路而行。’” 【故事】: 北魏洛阳令元志, 仗着自己有些才能, 相当骄傲, 轻视
【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故事】: 春秋时, 鲁国的卿大夫季康子, 实际权势很大, 早已超出国君鲁哀公之上。当时费邑 (今山东费县),是季康子的私邑, 他为进一步扩大和筑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想攻伐附进的颛臾, 把它吞并过来。颛
【出处】: 《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故事】: 曾参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他俩又是好朋友。后来曾参常常追想起他们的同窗生活, 每当想起颜回, 对他的学问、为人都很钦佩。他说:“把自己能够的事体,问那
【出处】: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姓有名若。有若常开导他人如何做人的道理, 强调须在根本上下功夫。他说:“世界上的人, 如果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够孝顺父母, 恭敬兄长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四十五回:“孺子不知事如此, 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 乃坏妇人之片言耶? 放虎归山, 异日悔之晚也。” 【故事】: 战国时代, 秦晋两国在崤山打了一仗。晋军军师先轸率领晋军打败了骄横的秦军。俘虏了孟明等秦军三帅。晋赢
【出处】: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故事】: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多年的实践使他认识到, 诸侯王的权势过大, 各种制度不够严密, 加上外族的侵扰, 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 他向文帝上疏, 谈了
【出处】: 《论语·公治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故事】: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曾经周游了列国,到了陈国,他讲的那些道理,陈国人不肯接受。因而孔子也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其时,孔子由于自己的道理在陈国
【出处】: 《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故事】: 有一次, 季康子向孔子问行政的道理, 说:“现在的老百姓坏的多, 不杀他们几个他们便没有畏惧。如果多杀他几个无道的人, 使老百姓惧怕, 那么就都会改邪为正了, 你看怎么样
【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 杜渐防萌, 则凶妖销灭, 害除福凑矣。” 【故事】: 东汉和帝时, 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窦宪兄弟擅权,为非作歹。司徒丁鸿上书和帝, 建议趁宪氏兄弟的权势还未强大,及早加以制止,以防后患。 【意思】: 在错误或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 【故事】: 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非常生气。大臣中原来赞颂过李陵的人, 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唯独司马迁对李陵有不同看法, 他爽直地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我和李陵素无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不宜有怒。采封采菲, 无以下体。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故事】: 西周末年, 有个女子因色衰而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了。她在回娘家的路上边走边想。她想到,飕飕的东风是那么的和缓, 它能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故事】: 国子监的教师韩愈,早晨来到学校,把学生招集起来,教育他们说:“学业要精必须勤奋,贪玩就会荒芜;做事要成功必须三思,随心所欲就会失败。你们值得注意的是学业不
【出处】: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 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故事】: 齐国国相孟尝君田文, 正为封邑薛地的债收不回来而烦恼,他的门下有个名叫冯 的食客, 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冯有心地问道:“债收毕, 买什么回来?”孟尝
【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故事】: 南北朝时的宋代有个谢超宗,是著名文学家谢灵云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王府中的重要文告函件,都出自谢超宗手笔。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刘子鸾)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