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 (无志) 为洛阳令, 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 我之丰、沛, 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 可分路而行。’” 【故事】: 北魏洛阳令元志, 仗着自己有些才能, 相当骄傲, 轻视
【出处】: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故事】: 春秋时, 鲁国的卿大夫季康子, 实际权势很大, 早已超出国君鲁哀公之上。当时费邑 (今山东费县),是季康子的私邑, 他为进一步扩大和筑固自己的统治权力, 想攻伐附进的颛臾, 把它吞并过来。颛
【出处】: 《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故事】: 有一次, 季康子向孔子问行政的道理, 说:“现在的老百姓坏的多, 不杀他们几个他们便没有畏惧。如果多杀他几个无道的人, 使老百姓惧怕, 那么就都会改邪为正了, 你看怎么样
【出处】: 《汉书·西域传》:“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 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赢也。’” 【故事】: 汉朝时, 西域 (今新疆) 的龟兹国国王绛定, 于元康元年到京都长安来朝贺。住了将近一年, 给了许多东西送他回国。以后他又多次来汉朝贺。他对汉吏服装和汉宫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 皆以为王师已至。” 【故事】: 西晋末年的五胡十六国时,前秦的国王符坚气势很盛, 亲率八十万军队, 大举南侵, 企图统治整个中国。晋武帝以谢石为都督, 谢玄为前锋,拨八万人马,前去抵敌。第一次交战就挫败了秦军的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不宜有怒。采封采菲, 无以下体。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故事】: 西周末年, 有个女子因色衰而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了。她在回娘家的路上边走边想。她想到,飕飕的东风是那么的和缓, 它能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一犬吠声。’” 【故事】: 一只狗偶然“汪汪”一叫,许多狗听到了,就会“汪汪汪汪”地一起乱叫起来。这第一只狗,也许果真看见了些什么可疑的人或其他东西,所以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而别的那些狗,却往
【出处】: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故事】: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多年的实践使他认识到, 诸侯王的权势过大, 各种制度不够严密, 加上外族的侵扰, 都危及到中央王朝的统治。因此, 他向文帝上疏, 谈了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非同小可。” 【故事】: 蒋门神依仗孟州张团练的势力,霸占了施恩的市井酒店快活林,并把施恩打得数月起不了床, 施恩病体稍有好转后就请武松为他报仇, 去快活林打蒋门神。武松满口答应,但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 不能顾蟾蜍。” 【故事】: 韩愈为勉励他的儿子韩符用功读书, 作诗说: 有两家人家, 各生一子。这两个孩子在幼儿时代,容貌很相象, 一样活泼可爱; 稍大后, 也常在一起玩耍, 如同一块儿游着的小鱼似的, 简直
【出处】: 《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 以荐食上国。” 【故事】: 传说, 上古时代, 荒山野林里, 到处有凶猛的毒蛇恶兽, 伤害人畜。封豕和长蛇, 便是那时著名的两害。封豕, 也叫封豨, 是一种大野猪,据说出在桑林地方,长牙、利爪, 力气比牛还大, 非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弱肉强食,战争不断。公元前六五六年春,齐桓公率领中原部分诸侯的联合部队侵略蔡国,把蔡国
【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故事】: 南北朝时的宋代有个谢超宗,是著名文学家谢灵云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王府中的重要文告函件,都出自谢超宗手笔。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刘子鸾)的母
【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事】: 传说北方的大海里, 有条大鱼,名叫‘鲲’。鲲之大,无法形容,光说它的长,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鸟, 名叫‘鹏’, 鹏有多大, 难于比拟, 光说它的背,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一怒而飞, 张开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故事】: 孟子周游列国,总没有人用他。后来,得知梁惠王四方求贤的消息,孟子便赶来见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老先生不怕辛苦, 千里迢迢赶来见
【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 今日获从, 粉身碎骨, 誓不相舍。” 【故事】: 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进士名叫李益, 听说京师名妓霍小玉长得美貌出众, 便央人说合, 结成了夫妻。李益当时发誓说:“今日与娘子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故事】: 战国时赵国的将军赵奢在赵惠文王时,任田部吏。他办事公平而严格。大贵族赵胜(即平原君)家里,仗势不邀租税。赵奢依法处理,连续惩办了赵胜的九个管家。赵胜大怒,下令把赵奢逮
【出处】: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就国于薛, 未至百里, 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故事】: 齐国国相孟尝君田文, 正为封邑薛地的债收不回来而烦恼,他的门下有个名叫冯 的食客, 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冯有心地问道:“债收毕, 买什么回来?”孟尝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的办法说:“愿先生帮助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极想试一试。”孟子便说
【出处】: 《论语·公治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故事】: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曾经周游了列国,到了陈国,他讲的那些道理,陈国人不肯接受。因而孔子也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其时,孔子由于自己的道理在陈国
【出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故事】: 梁朝有个人名叫到溉,少孤贫,好学,聪敏有才。他为人公正,性直爽,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由于到溉的精心培养,自幼爱好诗文。到荩成人之时,诗文已超过了
【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 衣轻裘。”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公西赤。有一天, 公西赤接受孔子的命令出使到齐国去了。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有, 因为公西赤不在家, 他的母亲无人奉养, 就代他母亲去求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出处】: 《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 卜之, 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 【故事】: 西周时,周文王打算组织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出发之前,他慎重其事地请占卜的人算了一卦。卦词上是这样说的: 此次出去打猎猎获的不是龙也不是
【出处】: 《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故事】: 我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是十分有趣的。每当天子祭土神的日子,便用五种颜色的泥土来筑祭坛,一个方向一种颜色,东方青,南方红,西方自,北方黑,中央黄。分封某方向的诸侯时,就取某方的土用白茅包着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今猬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故事】: 三国时,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等县作他的奉邑,屯驻在江陵。此时,刘备凭借左将军的身份兼任荆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故事】: 国子监的教师韩愈,早晨来到学校,把学生招集起来,教育他们说:“学业要精必须勤奋,贪玩就会荒芜;做事要成功必须三思,随心所欲就会失败。你们值得注意的是学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