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吕氏春秋·本生》:“靡曼皓齿, 郑卫之音, 务以自乐, 命之曰伐性之斧。” 【故事】: 春秋时代的越国以出美女著名; 郑、卫两国以音乐见长。魏文侯曾经对子夏说过:“我戴正帽子听古乐, 唯恐一边听一边睡着了。而听郑、卫之乐, 却从来不知疲倦。”
【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故事】: 两汉时, 有个刚直不阿、执法严明的官吏叫赵广汉。赵任京兆尹, 常常亲自动手办案。他对郡中的盗贼和横行乡里的不法之徒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 所以办起案来效率比较高。一次, 京城长安有几个
【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故事】: 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功臣。他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出处】: 《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翻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故事】: 万章问孟子说:“传说伊尹当上商汤的国相,是因为他宰割的食物,烹调好了,进献给商汤,以此比喻自己有宰治天下的能力,终于被他要求到的。不知是否
【出处】: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 见秦在帝位日浅, 不察其终始, 因举而笑之, 不敢道, 此与以耳目无异。” 【故事】: 司马迁在这篇序里, 批评了这样的学者:“俗学浅识, 举而笑秦。”笑秦。这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历史给了秦应有的地位,
【出处】: 宋·孙光宪 《北梦琐言》 卷六: “所谓‘好事不出门, 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故事】: 五代后晋相国和凝, 少年时就写一些俚俗的民歌, 流传汴京、洛阳一带。到他做宰相时, 因为一般人认为是艳词, 便专门托人把所写的民歌收聚起来烧毁
【出处】: 《孟子·膝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故事】: 有一次,齐国的匡章,来向孟子请教,他说:“我国的陈仲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廉士吗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故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里仁》篇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择地而居的道理。有一次, 和弟子谈到应当怎么样对待吃穿问题时, 孔子说:“读书人要有志于追求真理,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威恩并行。” 【故事】: 周鲂任鄱阳太守时,鄱阳的局势很不稳定,北有曹休虎视耽耽,内有彭绮攻城作乱。周鲂面对这种形势,对曹休假降以败曹休,又与胡综合力攻讨以擒彭绮,并致函孙权,肃清鄱阳外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公胚胎前光, 生长食息, 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故事】: 在《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韩愈简述了房启的一生和为人。房启在政治上附王叔文, 因而由容州刺史贬为虔州长史,死于元和七年,他出身于仕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轻蔡公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 何处闻有蔡充儿。”梁·刘孝标注引《妒记》:“王公不能久堪, 乃密营别馆,众妾罗列, 儿女成行。” 【故事】: 王导很看不起蔡充, 说是和安期在洛水边走了千里路,
【出处】: 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这个地方。临走时,魏文侯嘱咐西门豹,治理政事要注意实地调查,要亲自办理。他说:“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看到的;亲
【出处】: 《诗经·大雅·抑》:“於(鸣)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 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故事】: 春秋时期的卫武公,已九十五岁高龄了,还从各个方面来告诫自己。坐车要遵守规矩,在朝要按法典办事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 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 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故事】: 有一次, 梁惠王请教孟子如何搞好政治, 孟子就说:“请问拿木仗杀人和拿刀杀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 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故事】: 曾子平时常说: 身体是父母给的, 不要毁伤; 毁伤了身体。实际上就是毁伤父母。有一天, 他病了, 病得很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故事】: 迎春的丫环司棋,从小就和姑表兄在一块玩,二人订下将来非对方则不娶不嫁的誓言,大了感情更深,可都怕父母不允。有一次月夜私会,恰被贾母的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石矶娘娘怒曰:‘李靖,你不能成道,我在你师父前着你下山,求人间富贵,你今位至公侯,不思报德,反将箭射我徒弟,恩将仇报。’” 【故事】: 一天,李靖的三子哪吒在陈塘关的城楼上纳凉,看见兵器架上乾坤弓、震天箭,顽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 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故事】: 公元前595年九月, 楚庄王兴兵伐宋, 到第二年五月, 楚王打算撤兵, 可申犀提出一个意见: 只要楚国装出长期作战的样子, 宋国一定会投降。宋国怕了, 就派华元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玉风姑娘虽然跟他父亲到过一趟甘肃,走的却是旱路,不曾坐过长船;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般风味,耳目一新。” 【故事】: 十三妹何玉凤母亲死去,一心想去报杀父之仇。安学海告诉她:“她的大仇人纪献唐因犯了九
【出处】: 《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故事】: 商纣王是一个十分残忍的暴君,周武王兴兵讨伐。在他的军队渡过黄河、直逼京城朝歌的胜利形势下,发布誓师宣言’就是《泰誓》。宣言中说:“纣王作恶太多了,多到就象钱用绳索串起来都把绳索串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 特来相探。” 【故事】: 徐庶做了刘备的军师, 设谋定计, 连战连胜。曹操得知, 十分仰慕徐庶的才干, 便模拟徐母的手迹写信召徐庶。徐庶临别时把才干比他高的诸葛亮推荐给刘
词源。《后汉书·盂敏传》。“(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向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 【故事】: 后汉有个人姓孟名敏字叔达,他性格爽朗,气度豁达。有一度,他客居在山西的太原。一天,他扛着炊具外出,走着走着一不
【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故事】: 道教的信徒认为,一个人如果吃了经过多年修炼的金丹,就能换去凡人(普通人)的胎骨,成了仙人。后来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逐之, 窃视唯作 ‘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故事】: 晋朝人殷浩, 在晋康帝时接受了“建武将军”的头街, 当了扬州刺史。后来又担任“中军将军”, 统管扬州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故事】: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打败了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许国国君
【出处】: 晋·陆机《辩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故事】: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兵南下,荆州的刘琮不战而降,于是,曹操兵威大振,威胁着东吴。当时,刘备驻在夏口,派诸葛亮联络东吴,共同抗击曹操。孙权手下许多文臣武将,十分害怕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