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 衣轻裘。”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公西赤。有一天, 公西赤接受孔子的命令出使到齐国去了。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有, 因为公西赤不在家, 他的母亲无人奉养, 就代他母亲去求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向孟子讨教如何保民而王的办法说:“愿先生帮助我的志向,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极想试一试。”孟子便说
【出处】: 唐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故事】: 大诗人杜甫赴京应试不第,因居长安十年之久,后来做了个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李白由吴筠推荐,做了翰林供奉;不久,受到杨贵妃等人的毁谤,辞官回乡,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云: ‘有。’、崔云:‘为什么向佛头放粪?’师云:‘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故事】: 传说有一位崔相公,在一所寺院里游览,见佛像头上有
【出处】: 战国·楚·宋玉《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故事】: 宋玉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学生。他因为老师屈原一片忠诚,却得不到楚王的信任,反被放逐到外地去,心中非常同情,也极为不满,于是用圆凿方枘这个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屈原
【出处】: 《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 卜之, 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 【故事】: 西周时,周文王打算组织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出发之前,他慎重其事地请占卜的人算了一卦。卦词上是这样说的: 此次出去打猎猎获的不是龙也不是
【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 杜渐防萌, 则凶妖销灭, 害除福凑矣。” 【故事】: 东汉和帝时, 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窦宪兄弟擅权,为非作歹。司徒丁鸿上书和帝, 建议趁宪氏兄弟的权势还未强大,及早加以制止,以防后患。 【意思】: 在错误或坏
【出处】: 《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故事】: 南朝梁代时有个谢览,字景涤。二十多岁就做了太子舍人。梁武帝平定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时,谢览前去拜见武帝。见面时,谢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举止闲
【出处】: 《列子·仲尼》:“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我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故事】: 春秋时有个名医,名叫文挚,他的医术,十分高明。有一次,龙叔对文挚说:“我病了,你是名医,不知能否治得了?”文挚便让龙叔脸朝亮
【出处】: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故事】: 孔子有个学生姓有名若。有若常开导他人如何做人的道理, 强调须在根本上下功夫。他说:“世界上的人, 如果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能够孝顺父母, 恭敬兄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八回:“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非同小可。” 【故事】: 蒋门神依仗孟州张团练的势力,霸占了施恩的市井酒店快活林,并把施恩打得数月起不了床, 施恩病体稍有好转后就请武松为他报仇, 去快活林打蒋门神。武松满口答应,但
【出处】: 《晏子春秋·谏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 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 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危国之器也, 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 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 功不予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陈臻问曰‘前日于齐, 王 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 七十镒而受; 于薛,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 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 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故事】: 有一次,孟子到齐国,齐王送给他三百两金子,
【出处】: 《孟子·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 而缌小功之察; 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 是之谓不知务。” 【故事】: 孟子去见梁惠王, 王问:“处理事务应注意些什么呢?”孟子回答说:“聪明的人, 无不知道要拣那应该做的事先去做。有仁爱之心的人,无不知道最要紧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 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 曰:‘彼良医也, 惧伤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医至, 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 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
【出处】: 《诗经·氓》:“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故事】: 《氓》以女主公自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恋爱、婚姻悲剧的故事。开始, 氓热烈地追求女主人公, 结婚了, 女主人公对氓是一片痴情,希望与氓幸福地过一辈子。可是,女主人公由于多年的贫苦劳累生活的折
【出处】: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 发愤志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故事】: 春秋时楚国的沈诸梁, 封于叶, 人称叶公。孔子周游列国, 经过楚国的叶邑时, 叶公接见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接见
【出处】: 《文苑莫华》卷三五二载无名氏《七召》:“既变丑以成妍, 亦反老而为少。” 【故事】: 传说, 汉时淮南王刘安, 专好求仙学道, 要想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一天, 有所谓“八公” (八个老翁)前来求见, 说有“却老之术”,愿意当面奉献。守门人进去通报,
【出处】: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 “ (无志) 为洛阳令, 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 我之丰、沛, 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 可分路而行。’” 【故事】: 北魏洛阳令元志, 仗着自己有些才能, 相当骄傲, 轻视
【出处】: 《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 【故事】: 南北朝时的宋代有个谢超宗,是著名文学家谢灵云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王府中的重要文告函件,都出自谢超宗手笔。新安王(孝武帝第八子刘子鸾)的母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故事】: 国子监的教师韩愈,早晨来到学校,把学生招集起来,教育他们说:“学业要精必须勤奋,贪玩就会荒芜;做事要成功必须三思,随心所欲就会失败。你们值得注意的是学业不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 以徇国家之急。” 【故事】: 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非常生气。大臣中原来赞颂过李陵的人, 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唯独司马迁对李陵有不同看法, 他爽直地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我和李陵素无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故事】: 战国时赵国的将军赵奢在赵惠文王时,任田部吏。他办事公平而严格。大贵族赵胜(即平原君)家里,仗势不邀租税。赵奢依法处理,连续惩办了赵胜的九个管家。赵胜大怒,下令把赵奢逮
【出处】: 《诗经·幽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 不宜有怒。采封采菲, 无以下体。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故事】: 西周末年, 有个女子因色衰而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了。她在回娘家的路上边走边想。她想到,飕飕的东风是那么的和缓, 它能
【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事】: 传说北方的大海里, 有条大鱼,名叫‘鲲’。鲲之大,无法形容,光说它的长,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能变成鸟, 名叫‘鹏’, 鹏有多大, 难于比拟, 光说它的背, 就不知道有几千里。它一怒而飞, 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