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 羊入其凿, 牧者持火照求羊, 失火烧其臧
【出处】: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故事】: 战国时,有一个手艺十分高明的厨师(庖丁)。他在剖牛时,能按照牛体的天然结构,拿刀子进到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顺着骨节间的空穴运刀,利用牛体的本来结构进行
【出处】: 《庄子·达生篇》:“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 ‘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桥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 汝辈挽得两石力弓, 不如识一丁字。” 【故事】: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宏靖部下有两个军官, 一个叫韦雍, 一个叫张宗厚。两人花天酒地, 生活糜烂, 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由卫士扶着回家。他俩还倚仗权势, 任意虐待士
【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王密为昌邑令, 谒见,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故事】: 东汉安帝时,杨震担任太尉,他为人耿直,做官清廉,从不
【出处】: 《元曲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故事】: 晋朝时,在江南一带有个叫夏统的人,以雄辩而著称。有一次,夏统到洛阳去玩,太尉贾充羡慕他的才华,便想留他在洛阳做官。无奈夏统厌恶官场黑暗,不愿出仕
【出处】: 《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故事】: 杜子听说楚庄王打算出兵攻打越国,就立刻赶去劝谏。他问楚王道:“大王:听说您要去攻打越国,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越国的政治很腐败,兵力也不足。”杜子说:“我看情
【出处】: 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据他说起来, 这两个道台、一个知县的行径, 官场中竟是男盗女娼的了。但继之现在也在仕路中, 这句话我不便直说出来, 只好心里暗暗好笑。” 【故事】: 一个叫“九死一生”的人, 从上海往南京去。在轮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而间引饮一斛,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故事】: 南北朝时,宋国有位名将叫檀道济。他智勇双全,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不久升迁为司空。檀道济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词源。《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般之攻械尽, 子墨子之守御有余, 公输般屈。” 【故事】: 春秋末年, 楚王想攻打宋国, 命人叫公输般 (即鲁班) 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得到这个消息以后, 日夜
【出处】: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楚有师, 师旷曰:‘不害, 吾骤歌北风, 又歌南风。南风不竞, 多死声, 楚必无功。’” 【故事】: 楚国出兵攻打郑国, 晋国因和郑国有约, 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担心起来。晋国有个大音乐家叫师旷,传说他能以乐通神, 以乐占
【出处】: 《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鸡鼓而攻之可也!’” 【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季孙氏由于实施了一些改革,生产发展很快,他的财富超过当时王室至亲、位至冢宰的周公。孔子的学生冉求就去投靠他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 夜光之璧, 以暗投人于道路, 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故事】: 西汉文学家邹阳曾投奔梁孝王。由于梁孝王轻信谗言, 就将邹阳抓起来, 并打算杀死他。邹阳知道这是被人诬告了, 心里很不
【出处】: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 利天下为之。” 【故事】: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的世界观比较复杂, 既反对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 又不赞成利天下的兼爱主义, 他信奉儒家的折中主义思想。《孟子·尽心上》
【出处】: 《庄子·让王》:“今日有人于此, 以随侯之珠, 弹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是何也? 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故事】: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可又无法反抗它, 就不得不走隐居避世的道路。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
【出处】: 《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 时谓之谬种流传。” 【故事】: 宋朝时,有个名叫何澹的人,见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不严, 考场上贿赂成风, 致使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投机取得了功名, 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却得不
【出处】: 《宋史·岳飞传》 : “狱之将上也, 韩世忠不平,诣桧(秦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 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故事】: 岳飞是我国宋朝时候的一位民族英雄, 从小就立下“精忠报国”的宏大理想。他一生
【出处】: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 【故事】: 五代后晋有个读书人名叫桑维翰,从小就刻苦读书,颇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故事】: 春秋时代, 周宣王有个大臣名叫仲山甫。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周宣王, 多次打退过外族的侵犯, 立了不少功劳。有一次, 仲山甫奉命到齐地去筑城防御, 有个叫尹吉甫的文人
【出处】: 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故事】: 唐代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韩愈。他生性嫉恶如仇,不怕得罪权贵。由于韩愈在《论迎佛骨表》一文中批评了历代帝王迷信佛教的错误做法,相信佛教的宪宗皇帝怒不可
【出处】: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遂相与为友。” 【故事】: 庄子为了阐明自己的生死观,曾编了两个有趣的故事。他编的第一个故事说: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在一起交谈道:“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谁能知道死生存
【出处】: 《汉书·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故事】: 汉宣帝时, 涿县有两个大户东高氏与西高氏称霸地方。他们纵使宾客为盗, 一经发现, 盗贼便躲入高氏大院, 官吏也不敢进去追捕, 致使盗贼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严延年担任涿郡太守以后, 立刻下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 曰:‘莫予毒也已!’” 【故事】: 春秋时期, 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夺诸侯领导权, 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在战争中, 由于晋文公重耳在政治上占了优势, 使楚国陷于孤立的地位; 在战略战术上, 晋
【出处】: 《新唐书·韦思谦传》:“丈夫当敢言也,要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碌碌保妻子耶?” 【故事】: 韦思谦是唐高宗的监察御史。他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势。韦思谦经常外出巡察,敢于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褚遂良犯有错误,便上书告发,褚
【出处】: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时,十分贪玩,不肯用功学习,成绩很差。有一天,他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溜出去玩耍。途中发现有个老妇人正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