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隋开皇中,赵师雄遣罗
【出处】: 《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饿,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故事】: 逢侯是匈奴的大将,多次同汉朝的军队作战,可算是骁勇的将领。有一次和鲜卑人打仗,被团团围困住,粮食供应不上,士兵挨饿,而鲜卑人又不断袭击。在没有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故事】: 东汉末年,董卓操纵大权,朝政十分混乱,除掉董卓是朝野的共同心愿。司徒王允设计一个连环计:他有一个义女名叫貂蝉,十分美貌。他把除掉董卓的心思告诉貂蝉,并和她
【出处】: 《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故事】: 南齐时代有个张融,有些学问,手腕高明,点子甚多,特别是他忠于齐太祖萧道成,萧道成也十分器重他,就一再给他加官晋级,并常常给以特殊的恩宠。有一次
【出处】: 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复额, 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故事】: 《长干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丈夫远出经商去了, 久久不见回来,因而对丈夫十分怀念。诗以商妇自述的口吻, 道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节不挠, 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 【故事】: 公元263年,魏元帝曹奂命大将邓艾、钟会率数十万大军伐蜀,不多久蜀主刘禅投降。钟会有心叛魏,但怕邓艾牵制,便密告邓艾谋反,擒住邓艾。这时司马昭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故事】: 战国末
【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故事】: 诗中叙写了这样的一件事:诗人住在青翠苍绿的山上,有一个人问他:你住在这里有什么意思呢?诗人笑而不答,心里却是说,你看这里是别有天地啊!桃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 服而舍之, 度德而处之, 量力而行之, 相时而动, 无累后人, 可谓知礼矣。” 【故事】: 这是《左传》作者评郑伐许这件事说的话。郑伐许的情况是这样的: 郑庄公看到许庄公不受法度,就派军队去攻伐。许国是小
【出处】: “《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故事】: 这是叙写丰年收获时的景象。收获了, 大家喜笑颜开, 紧张地劳动着, 多热闹啊! 收割以后,田里堆得密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思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利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自己又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 【故事】:
【出处】: 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故事】: 董仲舒是非议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个人,极力推行以儒家学说为正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治,而不赞成法治。他认为,要以仁义施于天下。因此,他上书汉武帝,写了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当今之务, 宜君臣上下, 并用筹策, 计较府库, 量入为出。” 【故事】: 卫觊曾任曹操的属官, 后升任尚书郎。魏明帝登位, 卫觊被封为乡侯。明帝是个十分奢侈、暴虐的君主, 他不但大兴土木, 广造宫室, 而且酷爱养鹿, 霸
【出处】: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故事】: 曾子谈到做官的人应有什么样的节操?他这样说:“假如有一个做官的, 君主可以放心地把还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他, 辅助儿子能把国
【出处】: 元·李行道《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惠的, 倒说我两面三刀, 我搬调你甚的来?” 【故事】: 这个剧本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马均卿妻子和赵令史同谋, 诬告马妾张海棠害死丈夫,并强夺张海棠的儿子。后经包拯查明真相,将儿子
【出处】: 《荀子·君道》: “论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 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所宜, 上贤使之为三公, 次贤使之为诸侯, 下贤使之为士大夫, 是所以显设之也。” 【故事】: 关于为君之道, 荀子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所谓君主, 就是能够把各种人才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出处】: 《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两个故事。周公辅佐他的哥哥周武王灭了殷纣。武王生病,周公十分焦急,他写了一篇祷文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实试贤为上, 量材而授官, 录德而定位。” 【故事】: 公元前141年, 汉武帝继汉景帝登上皇位, 就下了一道诏书,要朝中各部和全国各地推举贤良之士。董仲舒也被推举上来了。汉武帝对推举来的人亲自考查, 要他们每人都写一篇文
【出处】: 明·于谦《入京》:“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故事】: 在明朝的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省官员进京办事,都得要贿赂权贵,否则就寸步不行。于谦在任河南、山西巡按期间,有一次要入朝办事,两个幕
【出处】: 汉·刘向《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 和氏之璧,得之者富, 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 汉东之国, 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 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 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故事】: 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东海之滨
【出处】: 《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愿陛下亟反宫,思与民共忧乐。” 【故事】: 汉元帝喜欢打猎。有一次,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 元帝忘乎所以,一连玩了好几天,还不想停止。薛广德心中十分焦急, 便上书皇帝,恳求元帝迅速回宫,处理朝政。上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 小者必死, 大者必伤。” 【故事】: 战国时, 秦、楚是实力雄厚的大国。有一次, 齐韩魏联合攻打楚国,楚就请秦发兵相救,把太子横送到秦国做抵押。秦一发兵,齐韩魏就退走了。太子横因受秦欺,杀了一个大夫逃回,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故事】: 宋代的朱熹说,这首诗叙写了这样一件事:大夫看到帝王受了邪谋的迷惑, 因而不能从善而断,好的建议不接受, 坏的主意倒反而采用了。可叹的
【出处】: 《论语·述而》:“子路曰: ‘子行三军, 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词由, 有一次, 孔子赞美颜渊说:“天下用我, 我就把正理实行出来, 不用呢, 就把正理藏在心头了。能这样做的, 只有我和
【出处】: 宋·刘攽《贡父诗话》:“王曰:‘投我欲依僧’是古一句。客亦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 【故事】: 有一天, 王安石和几个客人闲谈, 谈东谈西又谈到佛经, 他很有些感慨地说: 我老了, 正该去和和尚作伴, 过清静日子, 并随口念了一句:“投老欲依僧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 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故事】: 有一次, 孟子到齐国游说,齐宣王在豪华的“雪宫”里接见他,并问孟子:“有道德的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接着说了过去齐景公问晏子如何巡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