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周易·无妄》:“无妄之灾,或系之牛, 行人得之, 邑人之灾。” 【故事】: 周朝时代, 有个人将自家的一头耕牛系在村边的一棵大树下,想不到竟被过路贼偷走了。这人在牛被偷后,便乱猜测、怀疑乡邻, 还告到官府去。于是, 凡被怀疑的乡人,都被衙门传
【出处】: 《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故事】: 田叔有才识,是西汉初年赵王张敖的郎中。有一次,汉高祖亲领人马讨伐叛臣,途经赵国。赵王张敖因怠慢了高祖,遭到了刘邦的辱骂。张敖的手下人要为他抱不平。张敖不同意。有个
【出处】: 《论语·微子》:“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欤。’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故事】: 传说,古代隐逸不肯做官的人有七个:殷朝有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 【故事】: 有一次, 有个学生问孔子:“君子碰到事情是怎样去做的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在世上做事, 没有一定要这样做的指导思想, 也没有一定不要这样做的想法。他们总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复聚党而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 【故事】: 汉武帝穷兵黩武,对外实行扩张,战争连年不断。统治者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赋税,弄得民不聊生。广大农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对此,统治者极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返国, 乃苦身焦思, 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 春秋时代, 吴越两国争霸,战事频繁。有一次, 吴王闔闾率兵攻打越国, 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右脚而亡。闔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三年
【出处】: 周·尹文《尹文子》:“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故事】: 传说古代魏国国王得到了一块特大宝玉。这块宝玉是一个农夫劳动时从田里挖出来的,白色圆形,直径一尺多。农夫把玉石带回去放在桌上,到了晚上,宝石发出了奇光异彩,一家人都很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 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故事】: 虞舜是古代的贤君。他当政时, 天下太平无事。有一次, 孔子对学生说:“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太平的君主, 只有虞舜能做到。究竟什么缘故呢! 你整
【出处】: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 勿听; 弗询之谋, 勿庸。” 【故事】: 上古时代, 大禹治水归来,有一天, 帝舜召来大禹, 对他说:“你治理洪水有功, 不讲求个人生活享受, 从不自高自大, 我看唯有你最贤明。”大禹谦虚地说:“过奖了。”舜接着说:“正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故事】: 孔子看到有些人吃饱了饭,成天不干事,感到如此虚度年华,实在令人惋惜。有一次,在上课时,他对此大发感慨,说:“一个人吃饱了饭,一天到晚不用心思去干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 则邻国之民, 仰之若父母矣。……如此, 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在社会观方面他主张王道政治。他认为: 对士, 要尊重那些有道德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弇按剑曰:‘……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故事】: 西汉末年,刘玄击败王莽后称帝。耿弇跟随父亲耿况前去投奔了刘玄。过了不多久,王郎、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人名叫阳货,是季氏的权臣。孔子本不愿结识阳货,但因他是季氏的红人,不得不与其往来。有一次,孔子与阳货一同闲
【出处】: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曰:‘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故事】: 在上古经文中有一句关于“新民”的话,人们都说这句话是孔子独创的。孔子的学生曾子,引用古训,释解说明这句话,不
【出处】: 《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情好绸缪, 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起舞。” 【故事】: 晋代有个人名叫祖逖, 祖逖有个朋友叫刘琨。他俩自幼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长大了又一同在司州作主簿。在
【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故事】: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侵占了蔡国,尔后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人去责问齐桓公说:“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边境从无纠纷。想不到你会出兵来
【出处】: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故事】: 唐代有个人名叫陈中立,渴望得到一条成就学问的终南捷径,于是给大文豪韩愈写了封信讨教。韩愈回信说:“你急于求成,却不从有学问的人那里听取教
【出处】: 汉·张衡《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故事】: 汉代,吴郡有个才子名叫张纯,此人年纪轻轻就以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而闻名四方。有一次,张纯去拜见镇江将军朱据。朱据久闻张纯大名,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 “寡人卧不安席, 食不甘味, 心摇摇如悬旌, 而无所终
【出处】: 《论语·公治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 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 为人谦虚, 有自知之明。有一次, 他与老师在一起闲聊。当他俩聊到颜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贰而执之, 服而舍之, 德莫厚焉, 刑莫威焉。服者怀德, 贰者威刑, 此一役也, 秦可以霸。” 【故事】: 公元前645年, 秦晋发生战争, 晋惠公战败被俘。十月, 晋国的大臣阴饴甥在秦的都城拜见了秦穆公。穆公问道:“晋国内部对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肃宗代宗, 德祖顺考, 以勤以容, 大慝适去, 稂莠不薅, 相臣将臣, 文恬武嬉, 习熟见闻, 以为当然。” 【故事】: 唐代元和十年正月, 彰义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唐帝国, 韩愈随宰相裴度去平定叛乱。叛乱平复后,韩愈受唐宪宗的诏命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故事】: 战国时的赵国,在赵惠文王执政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大臣, 一是大将廉颇,一是相国蔺相如。因为有这一文一武大臣,连强秦也不敢小觑赵国。可是,这两位大臣却闹起了矛盾。事情是这样的:蔺
【出处】: 《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一天,有个人来向子夏请教,那人说:“我无意中犯了错误,自己也知道错了,就是没有勇气承认,我想悄悄的改正掉,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请先生赐教。”子夏开导他说:“犯了错误并不可怕
【出处】: 《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故事】: 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俩经常在一起谈论老师的德行。有一天,在交谈中,子禽问子贡:“我们老师每到一个国家,肯定能听到那个国
【出处】: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事】: 孔子经常和他的学生交谈如何学习和为师的道理。一次, 有个学生问孔子说:“学习以什么为贵?怎样的人就具备当老师的条件了?”孔子回答说:“求学之人, 要把学过的东西, 时时加以温习, 在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