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后汉书·严光传》:“君房足下: 位至鼎足, 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 阿谀顺旨要领绝。” 【故事】: 东汉时有个隐士叫严光, 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 有一次侯霸派人带着书信去请严光来作客, 严光不去, 也不写回信, 只是口头告诉来人:“君房先生 (侯霸
【出处】: 《新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故事】: 唐朝时候,有一天,风和日丽,篡夺了朝政的武则天率领了众大臣等游观了洛阳南面的龙门。赏游中武则天意兴大发,传告
【出处】: 《汉书·娄敬传》:“王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今王下入关而都,按秦之故,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故事】: 娄敬就是刘敬,刘邦说:“娄即刘也”,所以娄敬就姓刘。他是齐地人,在汉五年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 何为为我禽 (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故事】: 有一
【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 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故事】: 春秋时楚国的灵王想称霸诸侯,于是派使臣往晋国游说,希望晋平公说服一些诸侯拥护楚国。开始,晋平公不答应。晋大夫司马侯劝平公还是应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殷荆州作危语, 殷有一参军在坐, 云:‘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 (miao) 目故也。” 【故事】: 有一次, 我国晋代的名画家顾恺之,和当时的高官名将桓玄(即桓南郡)、殷
【出处】: 《左传·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故事】: 春秋时代,郑国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竭力扩充地盘,向郑庄公夺权。大夫祭仲察觉了,劝郑庄公及早准备铲除共叔段,以绝后患。郑庄公笑了笑说:“一个人做多了不义的事情, 是会自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 智足以知圣人, 污不至阿其所好。’” 【故事】: 有一次, 公孙丑问孟子:“伯夷、伊尹和孔子不相上下吧?”孟子说:“自有人类以来, 还没有过象孔子这样的圣人。”公孙丑问:“那么
【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 (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州官叫倪寻的,有一次,和李延一起到名医华佗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故事】: 汉高祖刘邦彻底击溃了项羽的军队以后,天下以此大定。有一天,高祖在雒阳南宫设宴,邀请列侯诸将光临。宴会上高祖要大家实事
【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 一切掇拾, 研稽异同。” 【故事】: 号称醉翁、六一居士的欧阳修, 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 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四岁时候,母亲就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二十四岁考取了进士
【出处】: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 断之则悲”。 【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 有一天在郊外看到一群群野鸭子和一对对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忽然发现白鹤的脚杆儿很长,野鸭的脚杆短短
【出处】: 宋·苏辙《逍遥堂会宿》 诗序: “(辙) 读韦苏州 (韦应物) 诗至‘安知风雨夜, 复此对床眠’, 恻然感之, 乃相约早退, 为闲居之乐。” 【故事】: 北宋时候,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苏洵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故事】: 春秋时期,在国与国交往的场合里,卿大夫们往往念上几句《诗经》里某首诗的诗句,借以表露自己此时此地的心意,这叫断章取义。如有一回,晋鲁等十几个国家联合攻秦, 进军至泾水时,
【出处】: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卷三:“帝……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 子鹃鸟鸣, 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故事】: 战国七国争雄的时候, 蜀地有个叫杜宇的称帝号为望帝。他教民耕作织布, 使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因而
【出处】: 郭象《‘庄子’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南朝·梁·僧佑 《弘明集》:“为牛弹清角之操。” 【故事】: 古时候, 我国有个名音乐家叫公明仪, 他善于弹琴。有一次,他看见一头牛低着头在那里吃草,两只耳朵不时动着, 便操起琴, 高高兴兴地为它弹奏了
【出处】: 《宋史·王安石传》:“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故事】: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当时的著名改革家。他攻读过《诗》、《书》、《周礼》等,并作了不同于
【出处】: 《尚书·金滕》:“子仁若考,能多材多艺, 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 不能事鬼神。” 【故事】: 周武王姬发在灭掉商朝后的第二年生了重病, 大臣们都十分焦急, 都想替天子分担痛苦。当时摄政的周公叫姬旦的, 跪着向武王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
【出处】: 《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故事】: 战国时大思想家孟子,不仅十分注意修身养心,而且认为这种修养高而无止境,因此一天也不可以放松。他有一天对弟子高子说:“这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故事】: 汉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不顾“王法”的压制,轻生命重义气,扶危济困的人物,称为“游侠”。其中有一个游侠叫郭解,他很注意顺应民心, 做到“以德报怨”, “厚
【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六:“上问: ‘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提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故事】: 有一年,宋真宗访求了天下隐居的文人学士,找到了颇能写诗作文
【出处】: 《战国策·秦策》:“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 是以杜口裹足, 莫肯即秦耳。” 【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位长于辩论的人, 叫范
【出处】: 战国·楚·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故事】: 战国时期,秦、楚争夺霸主中有过多次恶战。公元前三一二年,他们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血腥残杀中,秦军斩杀楚军八万多,连楚国的大将屈匄(gai)、逢侯丑等也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 无论上千上万, 从不兴皱皱眉头: 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 【故事】: 清朝时候有个扬州人姓黄,诨名叫三溜子。他祖上一直是盐商,很有钱。黄三溜子官兴发作, 一心只想当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 何足算也。’” 【故事】: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个“士”。孔子说:“立身做事中遇到不合乎礼义的言行, 感到羞耻。决不去做;出使到别国去,不辱没国君的使命, 受到了别国的尊敬, 这样的人可称
【出处】: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故事】: 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 有一天对宋勾践说道:“你喜欢到其他国家走走,游说游说(Shui) 吗? 我可以告诉你如何进行游说, 那就是人家知道我, 我也高高兴兴; 人家不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