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 【故事】: 战国时代有一段时间里,齐国的京城临淄(今山东省中部)市场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因此人们的娱乐活动开展得非常广泛。不少人喜欢吹竽(Yu,象笙的乐器)、弹瑟(Se,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zhi) 后, 动辄得咎。” 【故事】: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三岁时死了父亲, 由堂嫂郑氏抚育长大。他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他发言直率,无所畏避。后来他升任监察御史。当时长安,皇帝经常派宦官采买民间货
【出处】: 汉·赵歧《三辅决录》卷二:“佗得尽以赂让, 让大喜。后以葡萄酒一斗遗让, 即拜为凉州刺史。” 【故事】: 东汉灵帝时候, 中常侍张让专断朝政。有许多人想求见他, 请他帮忙, 但由于不容易见到他, 有个人叫孟佗, 他想了条妙计, 即竭尽全部家产, 先
【出处】: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故事】: 相传黄帝时代有个名医叫扁鹊。后来战国时有个叫秦越人的,医术能与扁鹊比美, 因此人们也尊他
【出处】: 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又承(桥玄)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故事】: 三国时魏主曹操,幼年认识了人称“大君子”、后来当上太尉的桥玄, 并受到桥玄的热情接待。后来也常有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故事】: 战国时,齐宣王一心想称王逞霸,于是就求教于孟子。孟子非常反对霸道,一贯主张王道,推行仁政,于是向宣王讲了保民的重要。宣王觉得孟子
【出处】: 《左传·裹公三十一年》:“子于郑国, 栋也, 栋折榱崩, 侨将厌(压) 焉, 敢不尽言。” 【故事】: 春秋时期, 郑国有个上卿叫子皮。有一次, 他想派年轻而忠厚的家臣尹何治理一个地方, 当大夫去。当时的执政大夫名公孙侨、字子产的不同意。子产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jiao),森森如千丈松, 虽磊砢 (Ke) 有节目, 施之大厦, 有栋梁之用。” 【故事】: 晋朝时,颍川的太守叫和峤。他十分钦慕他舅父夏侯玄的为人,在朝臣中算得上是个气度不凡而很少与人交往的人。
【出处】: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故事】: 诗酒和李白,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还说他酒兴浓时落笔能使五岳摇动,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
【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博览群书贯九经, 凤凰池上显峥嵘; 殿前曾献升平策, 独占鳖头第一名。” 【故事】: 宋朝时候, 有一回陈州 (今河南淮阳一带, 大旱三年, 庄稼不长, 六粮不收, 黎民百姓饥饿得几乎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这时惊动了一个人,
【出处】: 《后汉书·戴良传》:“良曰:‘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故事】: 东汉初年,有个才识高达、议论奇特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戴良。有一天,他的同乡谢季孝问他说:“您自己认为天下谁可以和您相比呢?”戴良毫不隐讳地答道:“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而汉丞之将独韩信可嘱大事,当一面。” 【故事】: 刘邦攻下楚都彭城后,项羽立刻组织力量反攻,大破了汉军。刘邦吃了败仗后气愤地对张良说:“你看谁可以立一大功,给我出这几口气呀?”张良答道:“有三个人,一个是黥布(项羽的骁
【出处】: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薛监(名逢)晚年厄于宦途,尝策赢 (lei) 赴朝, 值新进士榜下, 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 见逢行李萧条, 前导曰:‘回避新郎君!’ 逢冁(chan) 然, 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 阿婆三五
【出处】: 《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 (即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 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 美,而不知 之所以美。” 【故事】: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个绝色美女。她患有心痛病,在家时常常捧
【出处】: 《神仙传.麻姑》.“麻姑谓王方平曰:“自接待以来,见东海兰变为桑田。向到蓬菜,水乃浅于往者略半也,岂复为睦陆乎?”方平乃日:“东海行复扬尘耳。” 【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仙人叶麻姑,住在东海的一座山上。有一次,麻姑遇到一个人叫王方平
【出处】: 《晋书·谢安传》:“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故事】: 东晋谢安多次谢绝了要他
【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鄷(feng)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故事】: 春秋时 , 晋 国 的 卿 赵 衰 , 帮助流亡在 外 的 公 子 重 耳 回 国 即 位 ,这就是称霸一时的晋文公。赵衰因而担任了新
【出处】: 《晋书·谢安传》:“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朝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故事】: 东晋有一位政治家叫谢安,字安石。这个人颇有雅士的风度,也具才华,年轻时就享有盛名。他在司徒府任
【出处】: 汉·杨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故事】: 汉代有个有名的思想家、辞赋家叫杨雄,他生活在政治腐败的西汉末年,所作辞赋,大都是给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后来,他注重研究儒家的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故事】: 传说从前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个姓蒋名德、小名兴哥的人,娶了本县王公的女儿三巧儿。这三巧儿娇姿艳质,蒋兴哥也是眉清
【出处】: 唐·欧阳询等撰《文艺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两袒(tan):俗说, 齐人有女, 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 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 问其女, 定所欲适, 难指斥言者, 偏袒, 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 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名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故事】: 春秋时期, 晋公子重耳因内乱逃亡到郑国时。郑国关起城门不让他进去。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便约会秦国共同攻打郑国。郑文公知道后, 立即派烛之
【出处】: 《汉书.公孙弘传》:“时上方兴功业,类(屡)举资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故事】: 汉武帝时,期廷为了建功立业,曾多次推举竖良。有个人叫公孙弘的,原是平民击身,他请求皇上能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 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 ” 【故事】: 春秋时晋国晋灵公, 年轻时就当了国君。他十分骄横, 曾用弹弓射击行人, 以此取乐。一次, 厨师卖的熊掌不合他的口味, 一气之下把厨师杀了。国相赵盾多次劝谏, 他非但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误放》:“郑待郎熏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寻为无名子所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故事】: 唐代有位侍郎名叫郑薰,有一次,他主持考试时错把一个名叫颜标的考生当成了颜鲁公(即唐代有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