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远远望见旗幡蔽日,刀剑如麻,前面都是带甲马军, 后面尽是擎枪兵将, 大刀阔斧, 杀奔白龙庙路上来。” 【故事】: 梁山泊头领晁盖带领人马把宋江从法场上劫出之后, 二十九个好汉一起来到白龙庙聚会。这时,一个小喽罗
【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故事】: 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地方缺了个长官,便征求大夫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推荐了仇人解孤。晋平公很惊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曰:‘今若破敌, 珍宝万倍, 大功可成; 如为所败, 首领无余, 何财物之有!’众乃从。” 【故事】: 公元二十三年二月, 讨伐纂夺汉王朝政权的王莽的汉军拥立刘玄为皇帝, 任命刘秀 (即后来的光武帝) 为太常偏将军。三月间,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狂士名叫陆接舆,曾经向肩吾讲了一个故事:在遥远的北海里有一座仙山,山上住着神仙。他们不吃五谷,只吸风
【出处】: 《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 【故事】: 东汉有个文人叫边韶,字孝先。他体肥腹大,行动迟钝。他要求学生勤学苦读,可自己懒洋洋的大白天也常常躺着,总闭着眼。有几个学生对他很有意见,编了一首歌谣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故事】: 公元232年,三国中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人联络吴国,说要与吴王孙权结盟,同时带来大批名贵礼物。孙权见了,十分高兴,立即封公孙渊为燕王,并回赠公孙渊许多金银财宝和一万人马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老人家说:‘你一到京打听人家,象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故事】: 清代河南按擦使贾筱芝的儿子贾润孙,私造了一封周中堂的假信,骗过了河台的眼睛,当上了河工下游的总办。经过这一趟差使,贾润孙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 大放厥词,” 【故事】: 唐朝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他写的散文峭拔矫健, 说理透辟; 他的山水游记精雕细刻,使人百读不厌。公元八一九年, 柳宗元病死在柳州, 他的好友韩愈为了寄托自己对柳宗元的哀思, 特
【出处】: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故事】: 公元前七十四年,汉昭帝去世。他无子续位,辅政的大司马霍光以皇太后的诏书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谁知刘贺即位后,贪色淫乱,十分昏庸。霍光忧心如焚,便私下征求好友、大司马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 过沛, 留。置酒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教之歌。酒酣, 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故事】: 有一次, 汉高祖刘邦率领军队追逐九
【出处】: 《庄子·秋水》:“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事】: 古时候, 有一次秋水暴涨,许多小河里的水汇聚到黄河里来,黄河顿时变得特别宽阔,一片汪洋,连对岸牧放的牛马都看不见了。这时,黄河之神河伯,沾沾自喜地以为他是最美高贵最得意的人了。他顺流而
【出处】: 《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 固有所不宜也。” 【故事】: 东汉末年, 陈留 (今属河南省) 有个叫边让的,从小能言善辩,颇有才华。他写的辞赋,词藻华丽,有人说他具有司马相如的才气。当时的大将军知道了边让有才名, 想请他来辅佐自己,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 “《书》曰:‘汤一征, 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 奚为后我?’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故事】: 战国时候, 有一次, 齐国攻取了燕国, 许多诸侯准备联合起来对付齐国, 救助燕国。齐宣王为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故事】: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黄龙年间,吴郡海盐地方,有一对好夫妻。男的姓陆名东,女的姓朱,生得虽不能说是绝色美人,但也有点娇艳动人
【出处】: 《庄子·齐物论》: “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 六合之内, 圣人论而不议;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事】: 有一次, 子綦对子游说:“你听到我叹息, 是听到人籁即人的声音了,但你还没有听到过地籁、天籁吧?”子游就问他关于天籁的情况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 “雨雪, 王皮冠, 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仆析父从。” 【故事】: 公元前530年, 楚平王到州米这个地方打猎去,接着又到颖尾这个地方打猎。这两个地方都靠近吴国。楚平王早有野心, 想吞并吴国。这次打猎,实际上是向吴示
【出处】: 《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 火未及燃, 因谓之安。方今之势, 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 首尾衡决, 国制抢攘, 非甚有纪, 胡可谓治?” 【故事】: 西汉到了文帝时, 国势已较为强盛, 但也潜伏着危险。在有人向朝廷告发吴王刘濞谋
【出处】: 清·吴敬榇《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穿的恁厚厚敦敦的棉袄!又在外边学得恁知礼,会打躬作揖。” 【故事】: 话说浙江温州府乐清县有个年青人叫匡超人,他跟了一个买柴的客人来到省城杭州谋生。谁知客人贩柴亏了本,把匡超
【出处】: 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开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的秋天,长安一带阴雨连绵,淹没农田。这时杜甫的好友岑参,已辞
【出处】: 《孟子·告子下》:“屋庐子不能对, 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方寸之木, 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 岂为一钩金, 与一舆羽之谓哉!’” 【故事】: 有个任国的人, 问屋庐子说:“礼是做人的最重要的准则,吃是人
【出处】: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魏生措手不及,通红了脸,说道:‘这是没有的事。’因是小弟戏谑了他,他便取笑写来的。’” 【故事】: 说的是一个少年魏鹏举,进京应考,中了一甲第九名,被任了京
【出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故事】: 唐朝有个人叫王鲁,在他做当涂县(今属安徽省)的县令时,贪赃枉法,搜刮了不少钱财。他的下属官吏,也都敲榨勒索,干了不少坏事。有一次,下面有人联名控告他的主簿(管理文书簿箱,执掌印鉴的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 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消息儿踏着泛;(末跪哭云)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 【故事】: 张君瑞和崔莺莺相互倾心爱慕,可她母亲就是不同意。即使为解普救寺之围,许下“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故事】: 颜延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有名诗人,和同时代的谢灵运齐名,时称“颜谢”。颜延之是琅邪临沂人, 家境贫困, 从小就过的是孤贫生活;但好读书。贫不移志, 穷不辍学
【出处】: 晋·阮籍《咏怀》四:“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太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故事】: 这是诗人阮籍对少年时代虚度年华的回忆、追悔。他说:少年时代已经成为昔日了,那时候自己真是轻薄得很,不是想
【出处】: 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故事】: 孟郊到五十岁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就把母亲接到溧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