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故事】: 公元706年孟郊考中了进士,这时他已四十六岁了。在此之前,他屡考不中; 这次考中了, 心里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唐代进士考试是在秋天,可发榜却
【出处】: 《公羊传·哀公三年》:“辄者,曷为者也,蒯聩之子也。然则曷不立蒯聩而立辄,蒯聩为无道,灵公逐蒯聩立辄。然则辄之义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 【故事】: 这里说的是春秋时卫国的一个小故事。
【出处】: 《汉书·贾谊传》:“今或亲弟谋为东帝, 亲兄之子西乡而击, 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 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 况莫大诸侯, 权力且十此 !” 【故事】: 汉文帝是能守业的一位君主,他能把刘邦开创的汉朝帝业巩固下来, 并有所发展。由于他
【出处】: 《三国志·魏志·邢顒传》:“而桢礼遇殊特,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肖,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为为招谤,其罪不小,以此反侧。” 【故事】: 东汉末年的邢顒,是一个高雅之士,当时就有人说“德行堂堂邢小昂”。后为曹操选任行
【出处】: 《孟子·万章下》:“曰:‘今之诸侯, 取之于民也, 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 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 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 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 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故事】: 有一次,孟子
【出处】: 《庄子·养生主》:“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故事】: 庖丁解牛的故事是:庖牛的解牛技术极为高明,不但解得快,而且解牛的刀用了十九年还
【出处】: 《南史·谢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粗有才笔, 未为时知, 孔珪尝令草让表以示朓。朓嗟吟良久, ……谓孔珪曰:‘士子声名未立, 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故事】: 南北朝时期, 南齐有个叫谢朓的人, 善于写五言诗, 文笔清丽, 在当时文坛上
【出处】: 《晋书·贾充传》:“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故事】: 这里说的是晋代有个姓贾名充字公闾的人,他的名和字是怎么来的故事。贾充的父亲叫贾逵,是魏国的名臣。他在任
【出处】: 《新唐书·卢承庆传》:“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故事】: 唐太宗时,卢承庆担任对官吏的考绩评功的工
【出处】: 《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 喘喘然将死, 其妻子环而哭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 又将奚以汝为, 将奚以汝适? 以汝为鼠肝乎? 以汝为虫臂乎?” 【故事】: 春秋时,有几个古怪的人相为而友,这就是:子犁、子祀
【出处】: 《汉书·杜延年传》:“延年论议持平, 合和朝廷, 皆此类也。” 【故事】: 这是说的汉代杜延年的事。汉昭帝时, 大将军霍光主持朝政,杜延年是霍光的得力助手。两人配合得很好, 霍光持刑罚严, 延年辅之以宽。有这么一件事: 桑弘羊与燕王谋叛事发, 他
【出处】: 《诗经·大雅·凫鹥》小序:“太平之君子, 能持盈守成。” 【故事】: 《凫鹥》写了周代祭祀的事,以歌颂能“守成”, 能使天下太平。诗篇是这样描叙的: 用一个活人充扮成所祭的鬼神, 摆上了酒菜, 酒是清的, 菜是香的。鬼神犹如实实在在地在面前,能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然则足下之事齐也, 失所为矣。夫民劳而实费, 又无尺寸之功, 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故事】: 齐国攻打宋国, 宋国处在危急之中。这时在宋国的苏代写信给燕昭王, 劝他不要坐视不救。信中说:“齐国灭掉宋国, 那就使齐国
【出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故事】: 屈原被流放了,思想上总有一个问题想不通:自己竭智尽忠,报效国家,可结果是
【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黯伉厉守高不能屈, 忿然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 侧目而视矣。’” 【故事】: 张汤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汉武帝宠信他,拜他为廷尉、御史大夫, 可汲黯却常常在汉武帝面前向张汤责难。有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怨焉。’” 【故事】: 邹国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故事】: 有一次,公孙丑向孟子提了一个问题:“伯夷、伊尹和孔子
【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故事】: 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他们把持朝政,横行不法,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等起来反对,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就以结党诽谤朝廷的罪名,把李膺、杜密逮捕入狱,受株
【出处】: 南朝·梁·吴均 《续齐谐记·重阳登高》:“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 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 齐家登山。夕还,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 曰:‘此可以代矣
【出处】: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韦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之,答曰:‘此幽明之书。’固曰: ‘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
【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 一斗粟, 尚可舂。兄弟二人, 不能相容。’ ” 【故事】: 汉文帝有个弟弟叫刘长, 被封为淮南王。他想当皇帝, 就起兵谋反, 但很快就被平定了。抓住了刘长就解往蜀郡严道县。在押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蜂起,割据西凉的马腾为曹操所杀,其子马超兴兵为父报仇,曹操急忙迎战。两军对垒,马超见曹操背后有一将领,
【出处】: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 皆文忠公冲口而出, 纵乎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故事】: 这里讲的是宋代欧阳修如何写文章的事。欧阳修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文章,学习韩愈,柳宗元, 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明白晓畅,反对在形式上追求
【出处】: 《诗经·邶风·旄丘》:“狐裘蒙戎, 匪车不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 流离子之; 叔兮伯兮, 裒如充耳。” 【故事】: 东周时候, 狄人入侵黎国,把黎国的君臣都驱逐了出来, 暂时寄住在卫国。卫国和黎国是同宗,黎国希望能得到卫国的帮助, 驱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这张文远却是宋江的同房押司,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故事】: 这是写张文远生得极为标致。可就这“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却生出宋江怒杀阎婆惜的事端来呢。阎婆得了宋江的周济, 要把女儿阎
【出处】: 《汉书·灌夫传》:“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力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故事】: 灌夫是汉武帝的功臣,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灌夫为人刚直,有侠气,常在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