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元·汤垕《画鉴·唐画》:“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成一法。” 【故事】: 说的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李思训的故事。唐高宗时,李思训为江都令,武则天临朝后,弃官潜匿。李思训的书画造诣很深,他工书法,尤擅山水树石,笔力道劲。他好乌湍濑潺、云
【出处】: 《诗经·周颂·执竞》:“执竞武王, 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 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 【故事】: 《执竞》是对成康盛世的描述、歌颂。周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代君主,周康王是周朝的第三代君主, 他们都能继承周武王的事业, 把国家管理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三十四:“静观道:‘敢是你与他们业根未断么?’闻人生道:‘我专心为你,岂复有他恋?只要做得没个痕迹,如金蝉脱壳方妙。” 【故事】: 闻人生和静观两个人商量脱身之计,脱身要脱得干干净净。静观是杭州翠浮庵的尼姑。有一
【出处】: 汉·苏武《诗四首·二》:“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 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 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设, 去去从此辞。” 【故事】: 汉武帝天汉元年, 苏武以中郎将的身分出使匈奴。这时, 匈奴已强盛起来,对汉朝不是俯首贴耳,而是要和
【出处】: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 所以一耳。” 【故事】: 我国古代, 分别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乐器, 称八音。军队里用的乐器一般以金 (铜) 制的打击乐和革制的各种鼓为主。古代行军作战, 都离不开“金”和“鼓”。命令
【出处】: 《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中到卫国时,卫国的仪邑,有个封人,就是掌管典守封疆的官,要求见一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故事】: 陶渊明本来对做官并没有多大兴趣, 他所以还做了一段时期的官, 原想为社会办点好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他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龌龊, 权贵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节外生枝。” 【故事】: 元·杨显之在杂剧《潇湘雨》中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妇女张翠鸾路远迢迢, 去找她当县令的丈夫崔甸士, 不料崔甸士已经另娶新妇, 张翠鸾到了县衙门口, 衙役不让她进去
【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故事】: 田单是齐国的名将,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名誉很高。貂勃却表示很厌恶,说:“安平君,小人也!”田单知道了,特地备酒招待他,并且问他:“我什么地方得罪过你,因此惹你生
【出处】: 《汉书·匈奴传赞》:“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此不合当时之言也。若不置质,空约和亲,是袭孝文既往之悔,而长匈奴无已之诈也。” 【故事】: 匈奴一直是汉代的边患,历朝都有人提出制服匈奴的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金陵清凉泰钦禅师,性豪逸,众易之,法眼独契重。一日眼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对曰:‘系者解得。’” 【故事】: 南唐“高僧”法眼,是中国佛教史上称为“法眼宗”的始祖。住金陵清凉寺。当时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 “雍季曰:‘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故事】: 春秋时候, 晋、楚争霸, 在公元633年发生了楚晋城濮之战。晋文公问狐偃:“楚众我寡, 怎样才能打胜仗呢?”狐偃答道: “礼不厌美, 战不厌诈, 你用‘诈’好了。”文
【出处】: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词由。古时候,齐国有一次大荒年。有个名叫黔敖的人,大发善心,在大路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命其子魏颗以妾殉葬。颗不从命而嫁妾。后颗与秦力士杜回战,见一老人结草使回仆地,遂获之。颗夜梦老人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杨宝年九岁,至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
【出处】: 《汉书·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 不可攻也。” 【故事】: 蒯通, 秦末范阳人, 是个很有口才的辩士。那时, 起义反秦的农民领袖陈胜, 有个部将叫武臣,攻克了原来赵国的大部分地区, 已经逼近范阳。蒯通就去见“范阳令”徐公, 对他说:“我是本县的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故事】: 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 因为这是一个闲职,所以就有时间远游。有一次, 他旅游到马鞍山南采石山下的采石镇,
【出处】: 《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故事】: 苏弁是唐德宗时候的人,他在中了进士以后,就调任奉天主簿。有一次,唐德宗外出打猎到了奉天,官吏们一个个都惶恐得很,想要躲避起来,苏弁就加以制止,大家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故事】: 晋代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肮脏, 回到了乡里以后, 过起田园生活来, 有时躬耕, 有时田游, 彻底断绝与世俗官场的交游来往
【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 见礼上宾, 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 隐情惜己, 自同寒蝉。” 【故事】: 东汉末年的杜密, 他在任太存等职时, 积极参加打击宦官的斗争, 终因斗不过宦官而被革职回家了。就是闲居在家, 还和当地的郡守、县令谈论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花荣与秦明看了书,与众人商议道:‘事在途中,进退两难,回又不得,散了又不成,只顾且去。” 【故事】: 宋江在清风寨因元宵看灯,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捉了去。副知寨花荣为救宋江,反了朝廷,丢了乌纱帽,上了清风山,入了
【出处】: 晋·皇甫谧《列女传》:“后汉之妻孟光, 肥丑而黑, 力举石臼,德行甚高, 择对不嫁。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 曰:‘欲节操如梁鸿者。’鸿遂娶之, 常荆钗布裙; 每进食,举案齐眉。” 【故事】: 后汉时有个叫孟光的女子,生得并不好看, 可是非常注意修养,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故事】: 这是叙写一个妻子被丈夫遗弃的事。她被遗弃了,可是迟迟不肯走,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可是不走又怎么行呢?丈夫已经把新人娶回
【出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故事】: 李贺是我国唐朝中期著名诗人。传说他小时候非常聪明,有人说他七岁就能写诗作文。年轻时候就有了名,他的诗,用词造句比较奇特,有他自己的
【出处】: 《庄子·山木》: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故事】: 庄子在《山木》篇中这样叙述孔子被围于陈蔡的事。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 有七天吃不到东西, 到了几乎要饿死的地
【出处】: 《晋书·温峤传》:“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知人之称,凤闻而之。” 【故事】: 钱世仪,名凤,是晋代武康人。温峤和他结为深交, 赞赏他在学识方面极有功底, 而且经常说:“钱凤有学问, 真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温峤在当时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故事】: 有一个男子弃旧喜新,把自己原来的妻子遗弃了,又娶来了一个新人。丈夫勉勉强强把妻子送出门外,就转回去和新人欢乐去了。弃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