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乎人哉。’” 【故事】: 有一次, 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叫仁”。孔子回答说: “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 做任何一件事都合乎礼的要求, 这样就可以说按仁行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故事】: 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虽然家中比较富足,但是他的生活过得十分俭朴,衣着穿戴不讲究。公元24年,刘秀带兵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进攻河北,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诸侯及将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和项羽决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所有的诸侯将相都请求刘邦不要推辞接皇帝位。刘邦在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杜氏杰有骨力……张芝喜而学矣,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故事】: 杜度是后汉的有名的书法家,特别是草书写得极好,字写得非常有骨力。张芝非常喜爱杜度的书法,于是就学杜度的体。他学杜度,不是依样
【出处】: 《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故事】: 传说在我国古代, 有个部落联盟领袖叫禹。他是部落领袖鲧的儿子。那时, 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 人们深受其害。部落联盟领袖舜就派大禹去治理洪水。刚结婚不久的禹接受了任务后, 决心治好水
【出处】: 《后汉书·马授传》:“效伯高不得, 犹为谨敕之士,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 陷为天下轻薄子,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故事】: 东汉扶凤郡的马援, 他为国出力, 屡建奇功, 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此人不仅治军甚严,而且十分
【出处】: 《诗经·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故事】: 《羔裘》这首诗,叙写的是周朝大夫的事。商、周时候的大夫,都是身居要职的,是君主的左右手。大夫有大夫穿的衣服,就叫“羔裘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 从前有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到水里。他连忙在船帮上刻了
【出处】: 《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故事】: 有个对孔子十分崇拜的人,一次碰见孔子,热情地招呼说:“您的知识渊博,真了不起啊!”孔子听见,有些惭愧地说:“我有知识吗?没有。”那人连忙说:“您何必客气呢?”孔子坦率地说:“我不是客气,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庾元规(亮)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乐令(广)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施也!’” 【故事】: 战国时齐国无盐有个丑陋无比的女子,姓钟离名青,外地人
【出处】: 《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已欤,不戴己欤。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 何喜如之!” 【故事】: 东汉末年, 群雄竞起, 争相攻伐, 战火连年不断, 社会动荡不安。公元191年, 公孙瓒击破黄巾起义军后,屯兵槃河,威震河北, 冀州诸城无不响应。袁绍领兵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出兵三万,列为方
【出处】: 《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原宪请教孔子:什么叫做耻。孔子回答他说:“国家有道的时候,只知道拿自己的俸禄,而不去做一番事业,这是最可耻的;国家无
【出处】: 《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 以神为马, 予因而乘之, 岂更驾哉:” 【故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 因为对生死存亡的看法一致, 而成了要好的朋友。过了不久, 子舆生病了, 子祀去看他。子舆生的是佝偻病, 脊背向前弯曲,弯
【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故事】: 晋国的执政大夫范宣子把姜戎的国君驹支抓起来,说他有恩不报,反拆晋国的台。晋国对姜戎有什么恩呢?在
【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 见礼上宾, 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 隐情惜己, 自同寒蝉。” 【故事】: 东汉末年的杜密, 他在任太存等职时, 积极参加打击宦官的斗争, 终因斗不过宦官而被革职回家了。就是闲居在家, 还和当地的郡守、县令谈论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花荣与秦明看了书,与众人商议道:‘事在途中,进退两难,回又不得,散了又不成,只顾且去。” 【故事】: 宋江在清风寨因元宵看灯,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捉了去。副知寨花荣为救宋江,反了朝廷,丢了乌纱帽,上了清风山,入了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故事】: 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 因为这是一个闲职,所以就有时间远游。有一次, 他旅游到马鞍山南采石山下的采石镇,
【出处】: 《庄子·山木》: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故不免也。” 【故事】: 庄子在《山木》篇中这样叙述孔子被围于陈蔡的事。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 有七天吃不到东西, 到了几乎要饿死的地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 德正应和曰莫, 照临四方曰明, 勤施无私曰类, 教诲不倦曰长, 赏庆刑威曰君, 慈和编服曰顺, 择善而从之曰比, 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 作事无悔, 故袭天禄, 子孙赖之。” 【故事】: 公元前514年秋, 晋国的
【出处】: 《新唐书·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故事】: 苏弁是唐德宗时候的人,他在中了进士以后,就调任奉天主簿。有一次,唐德宗外出打猎到了奉天,官吏们一个个都惶恐得很,想要躲避起来,苏弁就加以制止,大家
【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故事】: 三国时,周瑜与孙权定计赚刘备过江招亲,以便害死刘备,并乘机索回荆州。但计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劝刘备只管去,不必担心。刘备却说:“周瑜定计
【出处】: 《晋书·温峤传》:“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知人之称,凤闻而之。” 【故事】: 钱世仪,名凤,是晋代武康人。温峤和他结为深交, 赞赏他在学识方面极有功底, 而且经常说:“钱凤有学问, 真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温峤在当时
【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瞻彼中林, 甡甡其鹿。朋友已谮, 不胥以谷。人亦有言, 进退维谷。” 【故事】: 这首诗说的周厉王时候的事。周厉王昏庸残酷, 把一个好端端的周朝弄得不象样子。周朝本象桑树一样, 其叶茂盛, 人民都象在茂叶下遮荫。而周厉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 【故事】: 晋代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肮脏, 回到了乡里以后, 过起田园生活来, 有时躬耕, 有时田游, 彻底断绝与世俗官场的交游来往
词源,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又《朱子语类》:“太傅近朱者赤,欧阳永叔在此,宜频近笔砚。” 【故事】: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颍州当知州的时候,有个叫吕公著的人在他手下当通判。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